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三农时讯
第04版:经济观察
标题导航
陕西:企业开办时间将压减至1个工作日
银色浪漫 美好临渭
陕西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总量近四成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内容
为国履职尽责 为民建言献策
西安正式入春!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国履职尽责 为民建言献策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与记者的第二场“云连线”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权子昂)
3月7日晚,陕西省政协办公厅举行“陕靓登场”第四季第二场委员网络远程集中采访活动。杜海峰、郭绍敏、张华俊等5位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和陕西媒体记者“云连线”,分别介绍了自己关于外贸、生态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新提案。
杜海峰 乡村振兴中 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在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作为治理主体的基层干部应该是发展的主动人、产业的带头人和政策的明白人,而对于治理对象,应该更好地调查其需求,把个人需求凝聚为乡村共同的发展基础。”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说。
为解决人的问题,杜海峰提出了四“要”。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二要把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好,总结成功实践经验,反思问题,适时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要加强对人的培养,补足人才短板。“尤其要抓住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返乡创业能手等意志坚定、热情活力的新力量。”四是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建立健全交流平台,完善交流机制,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
郭绍敏 陕西要当好向西开放的排头兵
2022年,西部地区的外贸实现了9%的快速增长,进出口是达了3.87万亿。作为西部地区的一员,陕西承担着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使命。既有人才、区位、资源、产业、平台等诸多优势,又有加速推进开放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推动陕西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省商务厅副厅长、民进陕西省委会副主席郭绍敏建议,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利用好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重大平台。总结复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双向投资的成功经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
此外,畅通国际贸易大通道。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的优势,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推进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拓展成东向铁海联运国际贸易班列,打造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交汇点。
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外向型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承接力,围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引进和培育外向型产业。
张华俊 推动民营经济提振信心、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当前民营经济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民营经济。”致公党陕西省委会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张华俊说。
为推动民营企业提振信心、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张华俊认为,现阶段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强化用地供给,强化用能保障,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融资质效,强化融资担保服务,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着力纾解流动性困境;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另外,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陈玉玲 建立健全清洁取暖长效机制 优化供暖能源结构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通报的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显示,西安被列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三。每年的供暖季,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都是一场大考。
“暖屋子”和蓝天能不能并存一直是西安人心中的疑问。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玉玲也关注到了人民心中的疑惑。
她建议,西安要利用好国家层面清洁能源城市建设的政策优势,建立健全清洁取暖长效机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地热供热。根据全市再生能源的分布条件,大力推广污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把地热作为供热系统的有益补充。同时,推进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投运和既有热电联产的热能释放,全力优化西安市的供暖能源结构。
昝林森 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国地域辽阔,土特产的类型繁杂多样、各具特色。发展土特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住陕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对土特产存在内涵界定不清、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跟不上、生产体系和标准不健全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昝林森建议,加快构建和完善土特产的理论体系,明确界定什么是土特产;制定土特产产品清单,促进今后对土特产的有序开发;尽快完善土特产生产和产品标准体系,规范和拓展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行业标准;创新土特产的市场准入机制,结合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为土特产的销售开辟专门的市场准入渠道;加强土特产的产品品牌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土特产的国家宣传模式。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