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中考体育统一测试调整 体育锻炼须臾不可放松
警惕电竞酒店成为“隐秘角落”
图片新闻
官方盖章“保洁员拾金不昧” 善意不容抹黑
下绣花功夫建口袋公园
应对甲流 跟风囤药没有必要
织牢织密食品安全网
别让“隐孕”成职场女性“显性负担”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隐孕”成职场女性“显性负担”
当下,“隐孕”已成为女性的一种不得已的职场生存策略。
据工人日报报道,浙江杭州一企业职工怀孕后,并没在第一时间与公司同事分享喜讯,而是选择隐瞒,“之前有同事因为怀孕,绩效全被扣了,所以能瞒尽量瞒,等年底评过绩效后再说。”
担心被降薪、辞退、影响试用期转正、升职加薪等,是很多职场女性选择“隐孕”的重要原因。在“隐孕”话题冲上热搜之外,是一些企业对于孕产期女职工可能带来的额外用工成本的担心,更是部分女性职场权益受到伤害的现实。
这实际上是一种女性就业歧视。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女职工“一怀孕就让走人”的事件并不鲜见。
有企业要求员工写“一旦怀孕就自己辞职”的书面保证书,有的对未报备怀孕女职工进行“通报批评,扣发6个月绩效工资”,有的甚至发出了“排队怀孕”要求,“插队”怀孕被辞退。这些都引发了社会对育龄女性职场生存状况的关注。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剥夺。
更具体地看,无论是《妇女权益保障法》,还是《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都为保障妇女生育权作了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法律掷地有声,用人单位亦不能因女职工怀孕而对其进行歧视性管理,肆意降低其薪酬水平,侵犯孕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当下,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更需要全面保障妇女的生育权。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税收、育儿补贴等方面给予企业一些倾斜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正确对待和自觉维护女工怀孕生育权利,合理安排其工作,不搞就业歧视。
此外,有关部门更应向生育歧视亮剑,依法予以严厉惩罚。女性员工遭遇生育歧视,也不妨勇敢地举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大胆向生育歧视说不!
王恩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