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初步查明一号坑军阵排列规律
第四届陕西优秀文创作品评选揭晓
清平堡遗址实证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佳县笙管”精彩亮相“非遗牌”文艺演出活动
让珍贵文化遗产“走”进课堂
西安周至县仙游寺博物馆正式开馆
九十老人出新书 十年磨砺《亮宝楼》
从文化IP到文旅“爆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珍贵文化遗产“走”进课堂
西安市高陵区试点博物馆教育融合特色课堂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
让珍贵文化遗产“走”进课堂,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近日,西安市高陵区西营中心小学开设了博物馆教育融合特色课堂,丰富立体的课程内容引起了师生们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陵区开展博物馆教育融合特色课堂的首所试点学校。
此次开展的教育融合特色课堂采用“博悟博学”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是联合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等多位专家,精选贯穿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包含古遗址、古建筑、石刻、壁画、陶器、青铜器、织物、书画等,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开展博物馆教育研制的数字人文素养课程系统。
“3D文物展示很活泼、很生动,文物背后的故事丰富有趣,这样的课我们都很喜欢。”许多学生开心地说。博物馆教育融合特色课堂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针对低年级的第一课是《薪火相传(北京人头盖骨)》,主要通过3D文物展示、文物资料卡等,让学生通过对文物的认识延伸到同时期的生活环境、饮食,了解人类在很久以前是怎么生活、如何使用物品和食物等。高年级学生的第一课是《来自远古的工具(北京人头盖骨)》,让学生透过文物本身了解其历史背景,通过远古时代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再延伸到现代生活,并启发学生对那段历史能有深刻的思考。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