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我对美的认知
■程新泰
  曾经媒体报刊中的新闻人物通讯报道中流行过一个短语——“最美的”,如最美的女记者、女教师等。起初读者以为新闻报道中的最美女教师是长相出众的美女教师,但看过图片资料便明白这里的“最美”其实是指心灵美、品德美和行为美兼备的女性,她不一定年轻,相貌很可能极其普通。
  联系到美的定义,它确实应该有其相对固定的内涵,尽管学术界至今对美的定义尚未形成共识。关于美的内涵理解,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美是指审美对象在人心理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什么东西能让人观之心情愉悦呢?规则完整的人造物品、和谐的搭配组合、符合传统审美思想的言行礼仪、自然万物和山水风光等等。
  美就其表现方式而言,有内在美和外在美之分。当今社会,在社会舆论和道德领域人们普遍注重对内在美的崇尚。最近几年,各种媒体报道过的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事迹感人,可歌可泣的先进医护人员和基层社区工作者以及见义勇为英雄就是明证。而在演艺娱乐界,对外在美的赏识却是让人不敢恭维的。演员凭着一张漂亮的脸蛋,艺人靠着窈窕身材便可以受众人瞩目,被人追捧,红极一时。
  美学界对美的定义里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美在自然。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自然万物最美的莫过于人体之美。人体之美属于自然美,这种美是不加修饰没有经过人为雕琢的,真实客观的,天生俱来的。因此人体之美是任何人造美物无法与之媲美的。难怪有的经过整容手术而容颜亮丽的美女被人称为人造美女,连美女大赛的参赛资格也被人质疑。这足以说明天生丽质之女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裸模的待遇之高被人艳羡,艺人和艺术修养高深者也都一致认可真正美的判断标准,那就是自然纯真之美。我也认同这种观点,回归了人类天性,获得了美的真谛。
  对美女或美物的欣赏并非容易之事,美学知识修养的厚实与浅薄直接影响到审美的感受,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感官欲念的满足。对待美体或其它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审美,需要更多的美学鉴赏知识的参与。审美不只是用眼观更要用脑去思考,审美的完成不是瞬间而是或短或长的一个过程。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