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老家的燕子
忆“馍砖”
送
春天的节日
关中院子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中院子
■刁枭武
应朋友之邀,去一家名叫关中院子的酒楼小聚。酒楼规模不小,分上下两层,只在众多的包间外挂一溜中国福,或一串串布艺红辣椒,甚至还给大厅中央做了一个水池带喷泉。然后于包间内的墙上再挂几辫同样为布艺的包谷棒和大蒜了事。这让我在不以为然中无限惆怅!不禁寻思: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昔日的关中院子、民俗记忆,依然被人们淡化。
为此,我于席间向大家还原了昔日关中院子的真实模样。不想竟勾起了一致的乡愁与流连,纷纷嘱我撰文纪念,以遗回味。于是发心以记之。
所谓关中院子,乃先有关中农村人因生活习惯而固有的“庄子”。有了“庄子”,往往以板墙圈定,根据居住做饭,吃喝拉撒,农具摆放,家禽家畜饲养等建筑功能,才分出前院后院等,是为一所完整的关中院子。而院内院外的整体布局,依次所建的房舍,都诉说着关中人最古老的生活习俗和实用性。
一般来讲,旧日的关中民房大致分两种情形,一称厦子房或倒座房,一称大房或安间房。厦子房成本低,盖起来也省事:先立一堵高约丈五的背子墙,当围墙共用。取意背对外,故叫背子墙。距背子墙三米余正对面的墙叫檐墙,高约一丈,檐取流水边沿意。背子墙和檐墙两边合围成矩形的等高墙叫山墙,山墙上驼屋架,屋架上担檩,是承重墙,取稳如山意。而后檩上的椽从背子墙顶直搭到檐墙外一米多,椽上覆苇子或竹蔑竹竿织成的“箔子”,“箔子”上覆麦草和的泥,泥上茬压茬覆小青瓦,最后于檐墙外密布的椽头做封檐板,一拱厦子房便告竣。因其背子墙向外,檐口向内,一坡流水,譬如坐看飞流直下,故又被形象地称为倒座房。大房为两坡流水,两面檐墙等高,两堵承重山墙亦等高、只不过顶端成等腰三角形,两边檐墙横担布栋连屋架,两面山墙上的三角形依坡度、视距离搭梁摆檩,檩上搭椽,椽上覆“箔子”覆泥覆瓦,程序大同。因大房外形对称周正,形如人字形一撇一捺,顶天立地,故又称安间。安间房投入相对高,盖起来也费事,但是开间大、光线豁亮,通常为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所选。无论是厦子房还是大房,建筑原理都来自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其建设材质都是地地道道的土木结构。当然,砖也会用一些,基本用在山墙或檐墙的根基上,俗称“硷脚”,多则七层九层,少则三层五层,之上全是由胡基坯子坐泥垒成,然后以麦苋和泥光墙护墙。屋内刷白灰或以废纸糊之。很少有一砖到顶的盖法,那多属财东家或乡绅士宦人家的事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走进关中院子,一步一步深入院子的布局及功能。
以普通人家为例,院子的大门外必有门楼。门楼类似倒座房,两墙驼一坡小青瓦,水向外流。其一为护门,二为过路人避雨。门楼墙内侧有窑窝,所放为“闲时备来忙时用”之杂物。进门楼过门槛是门道,门道上搭有亮厦,亮厦之功,依旧为遮阳遮雨且采光,是进门缓口气、歇歇脚,零整零整东西的地方。正对亮厦的是院厅,有的人家还有影壁,俗称照壁,照壁之后才是院厅。院厅两边多为对峙面排列的厦房。院厅并非厅,而是对应着两边厦房檐口的一个长方形土池,土池四边以“滚砖”铺就封边,叫房檐台。若逢下雨,两边房檐上的水落入土池,土池通门道下面的水道,一直将雨水送出大门外低洼处,而人在房檐台上行走,不会踏泥、也不会溅湿鞋子和裤腿。
房子外边的墙上不止挂着红辣椒串子蒜辫子,而且还在门框两边挂有刷子、水水、草帽子。刷子进出房子刷鞋子,水水形似出家人手中拿的拂尘,材质为旧布铰成的溜溜结于一撮,固于一木手把之上,功能是掸周身上下的尘土。进了房子,摆设有板柜有圈椅有桌子有木箱等。唯板柜为庞然大物,约半人高、近两米长,呈矩型。再看板柜或桌子后面的墙上有一方绣花布做的信册,上下几层并列着等大的方块,如人衣服上的口袋,为的是装信件或别个小物件。人睡的不是床,是用麦草和泥,用专用“模子”拖的炕坯及胡基盘的土炕。土炕上空有仰棚,为细竹杆搭成方块状,以废纸糊之,以防落椽土漂落炕上。土炕下面有火道,通檐墙外的炕门,冬天可以填柴烧炕,所以有老婆娃娃热炕头之悦。炕有炕沿炕围,皆以废纸湖光。炕沿连檐墙一角,有近米高的小墙,谓炕背儿。炕背上通常放针线蒲篮一类的女红之物,炕背后檐墙上开窗,窗为木格倒窗,多以白纸胡格,格上贴花。花多为家庭主妇由心而画,于油灯上熏影,影印彩纸,闲来剪纸。可知是剪影剪纸的窗花。主房偶联套房,乃娃多娃大,不宜“一炕滚”,而使大些的娃另居是也。
出了房子沿房檐台往后走,多见炊房,也有把炊房放在一进门亮厦一边的,或联排或独立,总是讲究“前檐水不往后檐流,烟囱不利嗓子气”。越过院厅再往后走,前院告止。空荡处的围墙上或树上,每逢秋冬之际,才挂满了黄灿灿的包谷串子,一溜溜、一嘟嘟,煞是抢眼!
开了后门是后院,依次可见鸡窝羊圈猪棚棚,茅厕只能放在老后梢里。于是可想农村人自嘲时说的“吆鸡关后门,抱娃收鸡蛋”,都充溢着活生生的烟火气息……
不否认,昔日的关中院子也有特例,比如前面提到的富户乡绅士宦人家,那些院子又每每汲南采北,雕梁画栋,里三层外三层、使各地民俗民风集大成!已超出了关中普通民居的概念,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金窝银窝,不见当初的土窝。关中院子,曾经哺育过无数关中儿女的汗血热土……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