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丹凤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齐心协力稳经济、战疫情、保民生、护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亮点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顶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出台防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二十五条措施,新增“五上”企业35家、市场主体1318个。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丹凤酒庄、金山康养产业园等11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制定项目谋划工作导引,围绕重点领域谋划储备项目,谋划储备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前三季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季度监测考核较一季度提高28个位次、进位排名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亮点二:产业发展凸显活力。食用菌、核桃、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持续扩规延链,山水致诚肉类精深加工、果蔬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建成投产,丹凤核桃、肉鸡等9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业园区4个、示范专业合作社8个。现代材料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五谷源核桃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三年攻坚行动,成功举办2022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丹凤县被评为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
亮点三: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深入开展“进村入户帮扶攻坚月”活动和“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监测对象无一人返贫致贫。投入衔接资金实施项目384个,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153”发展路径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推广,丹水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竹林关镇王塬村、棣花镇棣花社区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省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现场培训会暨“四沿三建”乡村建设片区推进行动在丹凤观摩。
亮点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两拆一提升”和“城镇建设管理提升年”行动深入推进。丹江大桥改造、凤鸣阁广场、环丹江绿道等项目建成投用,商邑大道滨河段、车站南路、河涧路3条断头路顺利打通,被评为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县。划定城区停车位,启动北新街等8条主要路段停车收费,新建改造二类公厕10座、口袋公园14个。全域污水PPP项目加快推进,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95公里。
亮点五:生态保护成效明显。挂牌成立县秦岭保护局,建立打击处理秦岭“五乱”问题快查快处绿色通道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减排项目8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3天,创历史新高,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和辐射环境安全可控,污染减排“五项指标”超额完成。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查办的违反禁渔期规定捕捞案入选全国优秀生态修复案例。高起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被列为全省首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试点县,丹凤葡萄酒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实现生态产品溢价典型案例入选全市首批创新典型案例。
亮点六:改革发展势头强劲。“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49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集中审批,105项审批事项实现当场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6%。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二十八条措施,建立“营商环境指标监测”系统平台推进机制,政务诚信评价荣获全省优秀等次,企业家“早餐会”制度被列入全省优秀典型案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加快推进,建发集团挂牌成立。丹凤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首届乡党回乡发展大会,动力锂离子电池总装基地、华能农光互补等项目签约落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户。
亮点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25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8万人。商镇、竹林关等4镇5校及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被评为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新建县医院即将搬迁投用,基层医保经办体系建设工作被省政府通报激励。科学精准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要求,推动疫情平稳有序转段。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成,丹凤籍作家陈仓荣获鲁迅文学奖。城乡低保、优待抚恤等政策精准落实。
亮点八: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行防汛救灾“双2+5模式”,建立“人盯房、房管人”基层治理机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风险防控扎实有效,荣获省级平安县称号,社会安定、群众安宁局面持续巩固。
亮点九:民主法治加快建设。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县政协依章履职,建立“一县五区”工作室,健全提案工作“四个一”和“一案三双”协商机制。扎实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全县心齐气顺劲足的发展局面持续巩固。
亮点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活动。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基层党建,纵深开展“两规范两提升”活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实干实绩导向,干部人才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十项机制,一体推进“三不”建设,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本报记者 叶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