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由“防传染”转入“保健康、防重症”阶段,作为全市最大的公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全市核心新冠定点救治医院,兴平市人民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持之以恒坚守医疗救治岗位,全力保障患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就诊需求。
生命经不起耽搁,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抢时间就是对生命最大的负责。
连日来,兴平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勇挑重担、执着坚守,有效保障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监护、影像科等各项诊疗服务正常开展。凡人有惧、为医则刚,“白衣战士”们决心如磐,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和忠诚担当,守护着全市百姓的“生命之门”。
>>>领导垂范 全院一盘棋坚守“生命之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
在新冠病毒感染肆虐之下,连日来,医院发热门诊、急诊接诊数量持续翻倍,日住院病人数达到1400多人,日接听120急救电话80余次,急救出车150余趟……
面对剧增的就医需求,兴平市人民医院在领导班子统筹带领之下,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应收尽收,全力做好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不折不扣做到“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人命至上!
许久以来,没有哪一场救治任务如此之重、来势如此之急。这是一场对人民健康的大考,更是一次对医院救治能力的大考!
为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合并重症病人救治。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各级文件精神,分析研判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院上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做好极限应对,努力守好主战场、确保打赢攻坚战。建立领导班子包抓科室和急诊科每日巡查、全院就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报告日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救治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坚持24小时吃住在医院,多名副院长轮值深入一线临床、医技科室,及时化解救治工作难题,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接诊及时,住院收治顺畅。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夜间常驻科室,主抓危重病人救治。
如何保证来院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这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首要难题。为此医院制定新冠感染救治总体方案,充分发挥发热门诊、急诊关口作用,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收住。梳理就诊流程,挖掘潜在空间,扩增就诊区域。召开科主任会议,全院上下齐动员、步调一致抓救治。除呼吸专业外,全院内科、外科、眼科等科室除预留本专业急危重床位外全部收治各类新冠感染患者。
>>>急诊科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门急诊发热患者持续激增,1月1日单日接诊1843人次,超同期4-5倍。120院前急救呼入80余次,出动救护车32次。发热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占比明显增多,全市住院患者1524人,病床使用率96.94%……面对接踵而来的繁重救治压力,各医院医护人员一直在全力应对。
兴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烨说:“急诊科的医生护士相继出现了发热、咽痛等症状,大家感染后仅经过短暂的休息,症状稍有好转就申请返岗,这几天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作为医务工作者,在三年疫情的磨砺下,早已锻造了我们轻伤不下火线的责任感,此时此刻患者更需要我们!”
为保证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集中技术力量快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兴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留观床、抢救床、输液椅全部利用,医院从其他科室调配力量,增援急诊科,增加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并建立了以急诊科为中心按病种、按症状网格化管理,加强与其他二级医院协同,多渠道、多路径、全通道的快速转诊体系。
一名孕妇因高热就诊,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反应,对症处理并以最快速度完成产前检查,随即产科及相关学科专家联合会诊,第一时间将孕妇转入产科隔离病房,顺利进行剖宫产手术。
一名80岁高龄老人因发烧、咳嗽、胸闷就诊,医护人员经过耐心细致检查后,老人基础病稳定,需进行吸氧治疗,在医院呼吸内科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立即联系兴平市中医医院,让老人迅速住院治疗。
在这里,这样的“生死时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白衣战士”们护目镜后那一双双因高热而红肿的眼睛,更看不到口罩下因发热、咽痛而干裂的嘴唇。
>>>重症医学科 守好生命“最后防线” 重症医学科是保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距离重生最近的地方。
为了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兴平市人民医院医务科、总护理部协同重症医学科及时扩充床位,在原有的6张床位的基础上,迅速调整各临床科室抢救室床位,组成可转换重症床位50张,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已经持续超负荷运转多日,但元旦假期里大家连续作战、坚守岗位,井然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医务科王维军科长说:“进入疫情广泛传染期以来,全院医护人员坚守医疗救治一线连续奋战,忍受着感染新冠病毒所带来的寒战、高热、头疼、咽痛、浑身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日均工作时间13到14小时,满负荷运转已成常态。”
收治患者、查房、全院会诊、气管插管联合俯卧位治疗……帮助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俯卧位通气、动脉采血、血液灌流、输血、物理降温、各种导管护理……假期里,医护人员们在监护室里耐心、细致、专注地做好每项工作,不仅是为了确保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也为了加快周转率,腾出更多宝贵医疗资源优先救治危重患者。
副总护士长王亚宁说:“不管困难多大,坚守岗位是我们共同的信念。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担当,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保障患者得到积极有效治疗!”
>>>影像中心 当好临床医生的“眼睛” 连日来,兴平市人民医院随着门急诊就诊人数急剧增多,急危重症患者人数也随之攀升;影像中心CT室最高日接诊量达500多人次,已超过平时的4倍。
面对“大考”,市人民医院院影像中心40名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坚守一线,元旦期间开启“白加黑”模式,争分夺秒、拼尽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影像中心主任杨天佑说:“我们两个CT室全部开放,全天24小时不停机,全科人员放弃休息轮流上岗,同时不断优化接诊流程,开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无误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做他们的‘眼睛’。”
在这里,每名医护人员都是“战士”。虽然先后被感染,但发热、全身痛、喉咙疼、咳嗽不停……都没有阻挡他们为民服务的初心,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没有一个人说不,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24小时待命,吃着药、输着液坚守岗位,确保及时高效拍片、阅片、出报告。
寒冷的是天气,温暖的是人心。兴平市人民医院广大白衣战士们勇毅逆行,最大限度呵护百姓的身体健康。他们纷纷表示,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冬天正在逾越,春天还会远吗!
本报记者 符备战 通讯员 贾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