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234种药物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动车整修迎春运
市民可共同参与快递外卖配送工作
2025年各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添彩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州区北宽坪镇
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添彩
近年来,商州区北宽坪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以“兴产业、绿乡村、富群众”为目标,积极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始终坚持把培育绿色生态家庭农场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把家庭小农场,增收大“钱”景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育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了基础。该镇大力推进家庭农场经济模式,形成了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振兴新格局。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相继推进,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大幅改善,农场附近的路、沟渠、大棚等设施也逐步完善,促进了农场的发展。”在位于北宽坪镇农兴村的高山原生态种养家庭农场里,田炳希正在忙着带领工人采收菊芋。目前,田炳希的种养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已发展到10亩,其中菊芋3亩,其他经济作物6亩,养殖中华蜂115箱,占地1亩,土地全年无休轮作。2022年收入达12万余元。
在张河村,青年党员张棚的生态立体种养家庭农场内喂鼯鼠,鼯鼠养殖房所有的房间都被隔成了一个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每个房子都装有铁丝网做的门,600余只鼯鼠正在笼里进食;50亩绿油油的小柏树像茁壮成长的孩子,林下套种的黄精健康茁壮地成长着。“今年我的生态立体种养家庭农场效益很好,2022年收入达19万余元,我很满意。”庭农场负责人张棚乐呵呵地说。
在宽坪社区金刚种养繁殖家庭农场,45岁的唐金刚正在自家场里忙着晾晒五灵脂。“初中毕业后,就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谋生。但是在外面打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两年后,我回到了老家四处寻找致富门路,看到别人家里养了一些鼯鼠,经过了解,决定自己也试试。经过长期的积累,我掌握技术,扩大规模。2019年申报认定家庭农场,现养殖鼯鼠800余只,我的五灵脂有稳定的客户源和信任度,销售情况良好。2022年收入达19.5万余元。”庭农场负责人唐金刚说。
高山原生态种养家庭农场等家庭农场是北宽坪镇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把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的基本原则,聚焦食用菌、生态畜牧业、中华蜂养殖、地道中药材等符合北宽坪镇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截至目前,全镇家庭农场发展到11家,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家庭农场经济带富群众,是北宽坪镇近年来推动产业振兴摸索出的新路子。在镇农技专家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市区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大户带动、分散种养实现庭院经济和生态产业,结合红色北宽坪优势的地理气候条件,遵循“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循环发展规律,种植为养殖提供生态饲料,养殖带动种植发展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形成种养互助、抱团发展、同步创收。
近年来,该镇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奖补和家庭农场补贴政策,当生态种养产业达到家庭农场规模,统一申报认证家庭农场,申报示范家庭农场认证奖补产业发展补助金,使群众在发展生态种养产业上更有动力,更有获得感。通过发展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自我富裕,也带动村内经济,解决村内众多待业人员务工问题。
以“三联促发展”机制,针对山地农业规模小、产业集聚难、大户覆盖窄等问题,持续推进生态经济和农场经济发展,以“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和“支部领办、党员代办、群众跟办”模式,以每户20亩至40亩规模,发展绿色粮油、蔬菜、林果,林下山羊、土鸡、肉牛、地道中药材等一大批生态家庭农场,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促进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小农场”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凭借‘小而精’灵活经营特性,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动力十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生态农场经济的大发展描绘北宽坪镇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美丽蓝图。”北宽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叶瑛 通讯员 彭建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