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化企业 莽莽神龙山,滔滔黄河水,巍巍古城墙,悠悠千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府谷县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创新创业环境极大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项项新部署、一步步新改革、一份份获得感,牵引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
特别是去年以来,府谷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工业经济高位运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争资争项屡创新高,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为优秀等次,位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地位持续巩固。
综合实力更强 今年以来,府谷县交出了靓丽答卷。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4.88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府谷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的发展态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行列。2017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人均达22.85万元,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稳居全省前列。
“十年砥砺奋进,府谷县创新能力实现大幅跃升,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府谷县委书记田小宁说,府谷县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要求,全方位、立体式贯穿到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高质量”这个时代主题,不断提高府谷在发展大局中的位势。
创新动力更足 近日,府谷县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共建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以科技助推金属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府谷县努力走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新路子,深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清水川电厂二期、新元洁能等一批大型骨干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风能、太阳能项目填补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空白,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创新型试点县。府谷县技术创新转型成果丰硕,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陕北—湖北特高压换流站启动送电,千万千瓦级煤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技术创新推动多能互补新业态,推进煤层气开发,国内首个亿立方米煤层气水平井整装规模开发项目完成钻井。首创应用低阶煤高温热解技术,镁冶炼用低阶煤高温热解煤气、镁冶炼用低阶煤高温热解煤气副产洁净炭成为全国镁行业协会标准。东鑫垣荒煤气制氢技术开辟了国内煤制氢新路径,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产业握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榆谷A1”杂交谷子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海红果酿酒技术成为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截至去年底,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2户,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8.5%,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十年来,府谷县一直把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升级。”府谷县发改局局长王波介绍,当前全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打造晋陕蒙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生态环境更佳 初秋,庙沟门镇西窑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沿山势层叠而上,空气中弥漫的清香沁人心脾。2021年,西窑沟村在采空塌陷区实施“万亩坡改梯,万亩生态林”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将废弃矿山变为万亩良田,当地村民端起“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府谷县摒弃粗放的“靠山吃山”发展模式,走还林于山、还绿于民的路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府谷的老百姓发现,从黄土沟壑过渡带到黄河岸边、从矿区到城市新区,府谷的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一副生态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十年来,府谷县推行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设立了生态补偿基金,探索出煤炭采空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实现工业污水固废综合利用、废气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2021年,府谷县加快污染物防治进程,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2%、3.8%,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创建省级绿色矿山9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0.1平方公里,恢复矿山生态17.8平方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5.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53%。
城乡面貌更美 十年来,府谷县加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速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能级提升巨大,城乡面貌变化翻天覆地。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供水、供热、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1%,老城经济中心、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府山宜居宜业中心“三位一体”空间布局加速形成。
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东部协同发展、西部转型发展、南部特色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府谷镇、庙沟门镇、大昌汗镇、老高川镇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城镇化率达到68%。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建成2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木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民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府谷镇被评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
交通基础设施取得长足发展。支线机场试验段建设,黄河东线引水工程开工,准朔铁路、大石一级公路、沿黄公路建成通车,公路通车里程达3270公里。
2018年以来,府谷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惠民工程,集聚全域力量,精准发力攻坚,精细精致治理城市,扮靓城市“面子”,做实城市“里子”,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日渐丰富,城市活力不断增强。
群众生活更好 行走在府谷街头,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刷新街景……市民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十年来,府谷县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县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加强,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新府中、新职业中学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全面投用。
2012年至2016年,全县累计投入134.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率先在全省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2012年至2021年,累计投入268.9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实施集中供暖、供气、供水和优化公共交通、解决停车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等暖民心行动。五保供养、老年优待、孤残救助、优抚安置等保障标准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备案民生项目788个,项目总投资421819万元,受益群众达19.8万人。
吴杰 刘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