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枇杷花开的时候
■杨科社
  哟,枇杷花开啦!
  入冬以来,古城长安郊外一隅,不知是谁最先发现,家属院里的枇杷花渐渐开放!一不留神,才几天功夫,绿叶间,枝头上,一点点、一簇簇、一嘟噜的枇杷花,白白的、黄黄的、淡淡的,白中泛黄,先似成熟的碗豆,遂如寒冬的腊梅、早春的迎春,又象初夏的槐花!有的蓓蕾初绽,有的含苞欲放!负责院内绿化工作的园丁——这位来自商山深处的老人,亲切地称之为“早花”!
  古往今来,时令难违。这不,立冬刚到,小雪便像跑接力赛似的,一个箭步地就冲上前来,紧接着一个劲儿地追赶超越!雪里已知春信至,枇杷枝头蓓蕾馨。寒流从天而降,阴风阵阵、落叶纷纷,甚至有零零星星的雪花飘然而至,气温越来越低,枇杷花儿依然次第绽放,分明就是向寒而生的一枝璀璨夺目的奇葩!
  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中午饭后的个把小时,当是冬日里一天阳光充盈、温度最高的几寸光阴。前几天,从新冠疫情防控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家属院实施了临时静默管控措施。一时间,散步的人自然也增添了些许!有自然爱好者发现,在枇杷树的绿叶与花儿之间,总有几只可爱的小蜜蜂在来回飞舞!不约而同,小蜜蜂与叽叽喳喳的燕雀们精锐尽出,联袂共舞!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默契配合,翩翩舞姿各有千秋,宛如嫦娥抒袖,有若孔雀开屏,又似鲲鹏展翅,在枇杷等树与树、枝与枝、花与花之间翱翔,跳一曲迎接《春天的芭蕾》,舞一幅飘逸、空灵的书法神韵!如果小蜜蜂潜伏于枇杷花蕊,聚精会神地采集花粉,蜂身与花朵颜色近似,不仔细端详,人们便很难捕捉到她们来去匆匆的倩影!太阳若灯,暖意正浓。此时此刻,天地间、树梢上、花丛里,由小蜜蜂们主办的空中舞林大会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千!疫情环球下的自然界里,小蜜蜂这等可爱的小精灵们,竟然比万物之灵的人类或许还要自由许多!枇杷树旁伫立,睹物思人,我回想起故乡的少年时代——那位讲述过有关枇杷古诗的语文老师!
  我的故乡在关中,家居邻村的康老师,距离学校四、五里路程。他中上个头,四十左右的年龄,平日里佩戴一付宽边近视眼镜!记忆中的康老师,曾给我们初中学生深情讲授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等古文。每次布置作文,康老师总是紧紧围绕作文核心,温馨提示一些参考资料,譬如名言、警句、谚语等等,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给予同学们许多深刻而有益的启迪!印象最深的是,那年金秋开学伊始,康老师用白色粉笔郑重写在黑板上的一段话——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令人终生难忘的是,康老师讲过的一则故事,诗云: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生活乍暖还寒,信息有限。少年懵懂,听讲古诗,我心里自然明白几分,可从未品尝过果味酸甜的枇杷,更未见识过位居中国传统弹拨乐器首座的琵琶!
  学然后知不足。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枇杷树型美观,原产江苏、安徽等地,于中国南方诸省均有栽培,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其果实形状、色泽、口味,与秦地初夏成熟的黄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近几年来,在秦川城镇引进移栽的枇杷,受地理位置、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果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口感和营养成份,与其原产地比较而言则大相径庭!其观赏作用,则远超于花、叶、果、木等本身固有的食用、药用和木用价值!
  学海无涯,书山有径。后来,我高中毕业携笔从戎,远守边关,转战南北,去过一些地方,也学写作文。偶尔,康老师讲课时那慷慨激昂的身影便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回家探亲,我也曾拜托邻村的一位老师,帮忙打问过康老师的下落!结果获悉,康老师退休没几年,师母便去世了。他自己现在县城生活,详细住址和联系办法并不清楚!
  时光如黄河东流永不复还。岁月无情,师生有缘。这是发生在关中黄土地上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寒潮降长安,枇杷花犹绽。如今的康老师,该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啦!敬爱的老师,您的生活还有诗意嘛!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故乡小城颐养天年!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