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和长庆精神,深入落实文化强企战略,不断推进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产物建设,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汇聚了热爱油田、奉献油田、奋斗油田的精神力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厚重文化底蕴。
润物无声:让“无形”的文化“有形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采油三厂以文化塑党工程为引领,通过文化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深刻影响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磁场”。
文化建设,既需“墙内开花”,更要“墙外飘香”。采油三厂把新闻宣传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外宣平台,让采三文化走出去,在大流量中充盈正能量。今年以来,新媒体作品《长庆“航母”,入列!》荣登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周新闻热榜”榜首;《大丁,你藏不住了》被中国石油官微推送;《长庆油田光伏发电新时代》等系列推文在中石油海外版推出;微电影《大山里的铁燕子》在首届石油石化行业微影视大赛中展播。
同时,采油三厂把文化阵地作为诠释石油精神、长庆精神和“五个特别能”精神的重要载体,围绕银川、西线、中线、东线四条路线,系统推进精品路线建设。落实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工作要求,围绕话石油、忆往昔、争朝夕、创未来、树榜样五个版块,扎实推进顺宁基地文化长廊建设。创作“采油树”电子月刊、“悦读采三”系列丛书,开展格言金句征集评选,让广大干部员工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今年,在油田公司第二届文化论坛上荣获“新时代长庆格言金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同频共振: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题在于曲高和寡,缺少员工参与的文化很难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全员性、参与性,采油三厂坚持“成效测评+案例分享”双轮驱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建设格局。
如何让文化建设可量化?采油三厂用好企业文化成效测评这把“金钥匙”,每半年一次深入各基层单位围绕学习与改进、团队协作、关爱和发展员工等方面开展测评,并形成测评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年上半年测评中,总结推广高分项6个,反馈整改低分项8个。同时,坚持以测促学,分享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文化案例10多个。其中,郝托梁作业区的《“贴心人”架起“连心桥”》荣获油田公司优秀文化案例。
让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形成强烈的共鸣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油三厂搭建了“采三E家”微信群,开辟了我家故事、心灵驿站、一点创新、典型案例、主题讨论等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语音”形式开展播报、交流,开播以来分享案例和故事90余个,编印了《悦读采三》丛书,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静水流深:以“聚人心”促进“强管理” 文化理念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好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落地,必定是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很虚。采油三厂坚持“文化也是生产力”理念,通过氛围营造、专项文化,不断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向心力。
通过“特长人才带动、兴趣小组引导、协会组织聚合”的形式,按照“3+x”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文体比赛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鼓士气,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健康向未来”乒乓球、篮球比赛,在寓教于乐中营造了石油工人心向党的浓厚氛围。今年7月,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暨集团公司首届技术技能大赛(采油工、数字化运维竞赛)在银川举办,策展的“时光长廊”“油田风采墙”受到了集团公司竞赛组委会、各油田参赛选手的好评,树立了采油三厂、长庆油田的良好形象。
持续加强家园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的培育,助推文化与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推行“六家”模式,形成了以五里湾一区南六转中心站为代表的家园文化示范点,营造了“同事像家人,井站似家园”的良好氛围;打造了虎狼峁作业区靖五联合站等一批安全文化示范点,为厂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打下了基础;连续举办七届创新创效成果展,涌现成果40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800余万元,为推进提质增效注入了文化活力。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翻开50余年的发展长卷,采油三厂在产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传承弘扬石油精神,淬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映照着创业发展的前行之路。踏上新征程,采油三厂正以文化浸润高质量发展之路,让采三故事更加生动、让采三声音更加响亮、让采三形象更加亮丽,为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增辉添彩。
杨彦春 何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