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县域经济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标题导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葡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产业振兴
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擦亮生态振兴“底色”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澄城县北社村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澄城县交道镇北社村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724户2607人,现有党员65名,耕地面积6440余亩,建成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区2个,主导产业以桃、酥梨、樱桃、中药材为主。交道镇副镇长陈华介绍交道镇北社村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 拉起文化振兴“领航帆”
“红色”是北社村最鲜明的本色。今年以来,采取走访老党员、翻阅历史资料、问询相关人士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北社村的红色历史文化,收集整理红色事迹,对现有的革命文物、纪念设施等进行保护利用,将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写进村规民约,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村民生活。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组织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读红色经典、看红色电影,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建强文化阵地为依托 为乡村文化振兴“守住形”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北社村对扶贫扶志中形成的“五六七”工作思路、“六帮五推三提升”行动等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拓展深化,建强基层文化阵地。先后建设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配备的农家图书全部免费向村民开放,形成了覆盖全体群民的村级文化网络,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以展现时代新风为目标 为乡村文化振兴“留住魂”
去年以来,在村党总支的牵头下,成立了村志编纂委员会,多方收集历史资料,顺利完成村志初稿编撰工作;今年年初,重新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用多种语言广泛宣传报道;以创建市级文明村为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推行“善行义举榜”;农历古会当天,为13名高考优秀学子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助学金;重阳节,组织80岁以上老人在印象古徵农家乐集体就餐,并赠送暖心礼品;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文化振兴主题宣讲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初步实现了以文化风的效果。
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引擎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定盘星”
乡村文化振兴中,北社村将文旅融合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方向,以印象古徵民俗文化园为依托,将北社村李育才烈士纪念碑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美丽巷道绿色环线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有机融合,对闲置窑洞进行利用,建成七面窑火锅城,对传统“三八”席进行改良,让其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形成北社村独有的美食文化。近年来,先后邀请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家、华阴老腔、山西绛州打击乐、韩城龙钢艺术团等来村进行惠民演出,举办夏季篝火晚会、烧烤节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陈华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人、以文化风的作用,将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结合起来,将文明乡风培育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各方面,跳出“景点体验”的传统模式,围绕“文化创意”“情感旅游”等新业态,精心打造多元“文化+”综合体,形成一户一处景、一巷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