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工业经济
第04版:绿色环保
标题导航
进一步提升防控科学性、精准性
就供餐管理资金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
图片新闻
公交车上的宣讲会
陕西太平遗址被证实为夏代大型中心性聚邑遗址
广聚资源 链上发力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太平遗址被证实为夏代大型中心性聚邑遗址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
近日,记者从陕西太平遗址了解到,根据近两年的考古工作研究表明,太平遗址被证实为夏时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遗址。太平遗址目前已完成勘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6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墓葬、水井等大量遗迹。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和玉器等,测年数据约为距今4150至3700年前,属于客省庄二期文化,已进入夏代纪年范围。
位于西安西南约15公里处的太平遗址,是一处大型的客省庄二期文化聚落遗址,在西安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被发现。“通过我们前期短短两年时间的工作,我们在太平遗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比如说我们在这里发现的有玉料、有玉器,还有玉器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在这一时期是一个非常高等级文化因素的表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有陶铃、陶牌饰高等级的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证明了太平遗址是一个中心性的聚邑遗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太平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王小庆说。此外,在太平遗址发现有环壕,有东西并列的两个环壕,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对古人生活设施的一种防卫性的措施。遗址已经出土的玉璜、玉璧、玉刀、玉圭等玉器和玉璧芯、玉料,构成了完整的玉器生产操作链,表明太平遗址有成熟的玉器作坊。
据了解,太平遗址考古采用“边考古、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的田野考古方式,结果显示,太平遗址的文化内涵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与同时期文化的密切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了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础。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