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评论
第04版:陕南之窗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陕西全面提升电视剧品质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景区游人多
陕西文保技术“太赫兹”领跑全国
“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展亮相陕历博
寇明虎《岁月印痕》首发式举行
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09周年文艺演出成功举办
打造“旅游旺县”战略在大荔拉开帷幕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文保技术“太赫兹”领跑全国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了解到,日前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召开“太赫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研究”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专家周逊博士作文物科技尖端技术专题讲座,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等相关文博单位、高校专业人员对文物保护理念、理论、课题、研发、实践、应用等方面引进科技尖端技术进行全方位研讨。
早在2013年至2016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就率先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太赫兹成像技术对壁画结构探查应用研究”。该课题构建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系统,对壁画样本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光谱检测,观察到不同材料其各自的太赫兹光谱特征,构建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和连续太赫兹波的共焦成像系统。该研究成果经过国家文物局的结项评估和验收,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周萍介绍,现实中存在诸如电磁波、震动波、伽马射线、X射线等各式各样的光波,而太赫兹波是人类迄今为止了解较少、开发较小的一个波段,由于频率高、脉冲短、穿透性强,且能量很小,对物质与人体的破坏较小,曾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会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专家周逊对目前在全国乃至全球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尖端技术太赫兹的特点、优势和运用进行讲授,重点分析该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实践中的材料成分、文物隐藏层和内部结构成像、文物内部缺陷和裂纹检测、文物含水量实时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潜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物属于珍贵不可再生资源,文物的收藏、保护、修复工作应该不断创新理念、更新方式、引进技术,确保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改变原样、不损伤机体、不破坏品相,应积极引进尖端科技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的无损害检测技术水平。
据了解,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馆藏文物多达774万余件组,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以珍贵稀有的青铜、陶瓷器、金银器、壁画等为主,众多珍贵文物的鉴定、保存、修复都需要科学检查和认定,利用无损害检测科学手段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