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抢抓新机遇打造新品牌 促进陕西纺织业高质量发展
——专访陕西省政协常委、宝鸡市副市长李瑛
  本报记者 张毅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这也给陕西纺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陕西省政协常委、宝鸡市副市长李瑛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陕西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重振陕西纺织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 实施品牌带动
  陕西是新中国建设的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纺织工业是陕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陕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在解决劳动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重振陕西纺织工业的风采,李瑛建议要制定全省纺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全省纺织产业加快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新格局。尽快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高度统一,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的良性互动。
  同时,大力实施“三品”战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把握市场消费需求,加强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协同应用,加强与上下游、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扩大功能性、时尚性、绿色健康产品开发。完善制定质量标准,强化生态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执行,营造有利于质量改善提升的消费环境。大力提升省内纺织企业的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
  发掘文化铸魂 延伸产业链条
  2018年,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李瑛认为,要充分发掘陕西纺织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挖掘纺织文化内涵价值,让陕西纺织品及服装业既有地方文化内涵,又有实用功能,大幅提升陕西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李瑛建议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加大本地原料及产品的采购力度,进一步释放印染产能,扩大本地产品配套率,形成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减少行业环境污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科技助力发展 完善保障措施
  如何把陕西的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李瑛建议要融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优秀人才和技术力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的要求。
  此外,她建议在陕西省工业发展基金中设立纺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新产品开发、名牌名品建设、引进人才的奖励补贴及出口奖励。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先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