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关中视线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 旅游
标题导航
拒绝假流量 锻造好品质
掏耳朵1700分明“宰患者”啊
疫苗立法“严上加严”合乎民众期许
“紫禁城里过大年”让年味更足
用规则守护出行文明
漫画新闻
学生干部作弊离场反拿高分还能更离谱吗
深圳地铁施工 “一根管也不放过”?
仅靠爸爸的一片天顶得住校园欺凌吗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紫禁城里过大年”让年味更足
近日,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正式开展。展览从1月6日(腊月初一)延续至4月7日(三月初三)。一共展出近900件(套)文物,恢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多样化,很多人感叹我们过年时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但这次“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却为我们生动地还原了清代宫廷过年时的场景,观众不仅能看,还能听、能闻、能互动,是个年味十足的展览。可以说,这次“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充分体现了新老融合,观众既能体验新技术、新媒介,也能感受到老习俗、老风味。
我们知道,文物并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束之高阁的,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教育的作用。之前的一些文物展览,比如海昏侯墓的文物展览、《千里江山图》等,它们都引发了一轮观展热潮,可见公众的文化需求相当强烈。
而这次展览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改变了以往展品“排队”参展的方式,让文物的呈现更加立体。例如采用动画、视频、音乐、投影、熏香等多种技术手段,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有的展厅里还搭建还原了文物描绘的场景,观众可以进入其中体验画中的角色。这些展览通过极具创意的构思和现代技术手段,还原了清代宫廷的春节盛况,让文物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被赋予了构成完整历史的“生命”。在熟悉的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物的温度,感受到千百年以来中国人对新年的祈愿、对生活的希望。
穿越千年历史,文物已不再单纯是用来收藏、展示和研究,更是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民族和文化认同感,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延续的文化基因。“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让更多人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了解和认识文物,无形中提升了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感,让人们更近距离地与历史相接,与记忆对话,让文明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刘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