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结奋进的医院领导班子
普外科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
立足岗位开展技能练兵
医院召开等级评审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进会
先进的检验设备
汉中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揭牌
医院门诊综合大楼 汉中城市中心,汉中市人民医院气派矗立。
有着67年的建院史,几与共和国同龄,经过数十载沐风栉雨,今朝焕发勃勃生机。
曾经,汉中市人民医院只是一所二级县级医院,规模小、人才梯队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过改革开放40年,在汉台区委、区政府和市、区卫计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几代市医院人坚守杏林,辛勤耕耘,终迎辉煌时刻。2018年10月,陕西省卫计委同意评定汉中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2月1日正式挂牌。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汉中市人民医院在打造秦巴“医疗航母”的道路上,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代新梦想,在追梦的路上,医院全体人员众志成城,扬帆远航,用实力书写新篇章。
六十余年锐意进取 铿锵步履凤凰涅槃
汉中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经过67年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2013年由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覆盖汉中9县2区和周边部分省市。医院是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医疗协作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远程教学及会诊医院,是西京医院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是汉中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基地、汉台区急救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45万人次,年住院患者2.9万余人次,年手术例数10000余人次。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0个、行政职能科室28个。
拥有在职职工107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4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28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85.6%。医院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劳模2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红旗标兵各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汉中市“311”工程人才10名,汉中市突出贡献拔尖人才7名,国家卫计委专业技术资格准入专家1人,国家级医院评审专家1人,在省市专业学术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70余人。
医院拥有美国GE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3.0T核磁共振、西门子血管造影X光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双板DR)、乳腺钼靶机、平板数字胃肠机、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装置、人体功能扫描仪、糖尿病风险评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子嫩肤仪、水光注射仪、DNA液基分析系统、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血液净化机、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电子支气管镜系统、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数字高清腹腔镜胸腔镜系统、腔镜微创诊疗等1000余台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形成了以腔镜微创诊疗技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重症医学、急救医学等一批特色学科和妇科、围产、呼吸、甲乳、足踝、超声等一批特色专科,拥有陕西省卫健委附属研究所1个(汉中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陕西省卫健委优势医疗专科1个(腔镜治疗优势专科)、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市级优势学科培育项目6个。
医院疑难危重患者占出院患者达50%,三级以上手术比例达51%,外科以微创技术为龙头涉及多学科诊疗,先后成功开展了腔镜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肝叶切除术、腔镜下甲状腺、乳腺手术、腔镜下腹主动脉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腔镜下肾切除、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超声吸附联合气压弹道碎石;骨科关节镜、椎孔镜取得进一步突破,开展了肩关节镜、踝关节镜等先进技术;内科以介入技术为优势独立开展了脑动脉支架植入、冠脉介入诊疗、外周大动脉栓堵、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RCP、EST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同时断肢再植、泪道微创治疗等技术成为该院的特色技术,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医院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医院共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0项,有60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其中SCI论文3篇。
医院先后被全国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医疗卫生标兵单位”;被省卫计委授予“白求恩精神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城市对口支援先进单位”、“医院管理年单项成绩显著单位”等荣誉称号。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内部管理日臻规范
汉中市人民医院积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院内部管理。
医院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党风廉政及文化建设、后勤保障管理五大体系,制定了《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确定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管理机制,规范了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上级物价部门关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制定了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物价局批复后,合理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对CT、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费用下降20%,取消了取暖费和降温费。
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积极组建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按照区政府《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医院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及时成立了全科医疗科,安排专人负责分级诊疗,制定下发了医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方案》、《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疾病目录》。2016年医院分别与17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分级诊疗协议。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区直属医院为骨干,1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组建了汉台区医疗联合体,为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该院还积极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建立公立医院薪酬分配体系。大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大控费力度,有效控制次均费用增长;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等。
医疗质量全面提升 服务能力不断改进
医院全面推进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医教部和护理部按年初制订的“三基”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临床带教查房、手术教学演示和学术专题讲座等方式为医院医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并积极购置了医学图书全文数据库和“24小时医学频道”继续教育系统,有效的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完善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修订考核指标,将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合理使用抗菌素、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等质量安全控制指标作为考核的重点,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同时,按照评审标准要求,建立了重点疾病及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数据库,切实做好指标监测、分析、整改工作,促进了医疗重点环节的提升。通过基础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医院的终末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急诊和病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等主要效率指标均达到标准,门诊处方合格率、门诊病历合格率、甲级病案率均达到98%以上,医疗纠纷投诉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扎实推进各项护理工作。医院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年度护理工作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按照PDCA管理,护理人员实施岗位管理,分层级使用,扎实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各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围绕病人落实责任制,优质护理病房开展率100%,完善护理培训体系,有计划地进行分层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目标管理,重视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开展“一科一品”内涵建设,建立住院客服部,实施病区“五位一体”规范化管理、护士工作站前移、医护患一体化查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医院还建立健全了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制度流程,规范医院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医院应急处置能力;完善质量安全考核体系;加强药事管理工作;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医院不断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成效明显。
“一头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定位成效显著。一是按照“大专科、强综合”得学科发展思路,加快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步伐。二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新建了重症医学科,医院重症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三是医院妇产科分为妇科和产科两个病区,骨科以创伤为基础,分为创伤脊柱、创伤关节两个病区;中医科和康复科资源整合,建立了中医康复科,新建了精神性疾病门诊,成立了营养科,结合健康管理新思路,运用现代整合医学理念建立了3D医学睡眠中心、亚健康管理中心。四是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完善了急诊预检分诊工作,院前急救患者和急诊量显著提高,医院成为汉中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筑巢引凤,水到渠成。医院坚持外引内培,实施引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近年来,医院先后引进高层次和实用性人才32人,先后赴四川华西、兰州、西安、重庆、宁夏等地参加医学类的招聘会,共招聘35名硕士生、228名本科生。同时,积极医院实施“123”人才工程,对选拔出的36名“123人才”发放了荣誉证书,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新技术新业务广泛开展,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医院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医院开展了内科电子胸腔镜应用、全腔镜辅导下食管癌根治术等64项新技术新项目。
此外,医院还围绕专科建设,加大硬件投入。积极提升科研教学管理水平。
医疗服务持续改善 人文关怀情系患者
开展三增门诊,破解就诊瓶颈。开展周日门诊,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学生等看病难问题;开展假日门诊,为了保证患者在法定节假日能及时就诊,有效破解就诊瓶颈,满足患者各个时段就诊需求;开展延时门诊,保证了当天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就诊,极大地方便了门诊患者。
实现急诊急救无缝衔接。医院成立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小组,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和急诊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设立急诊24小时挂号收费窗口和急诊分诊台,固定分诊护士,保证24小时分诊。同时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开通急诊急救和住院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原则,保证患者生命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抓环节重细节改善便民服务。在医院门诊大厅开设便民门诊,设专人为患者开各种检查申请单,为常规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开常用药,提供医学咨询及健康咨询服务。在门诊1至5层均设立分诊导医,负责门诊患者的分诊、就医并协助办理出入院手续服务。各导医台为患者提供热水、一次性口杯、老花镜、雨伞等便民服务,门诊客服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平车、轮椅服务,并开展为行动不便患者代挂号、代交费、代取药,推送患者就诊、治疗、检查、入院的“三代四送”服务。全面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促进医患和谐。
对口支援恪尽职守 社会责任积极承担
扎实开展城市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8年里先后派出医疗技术骨干和业务管理人员370余人次对佛坪县人民医院进行业务帮扶,极大地提高了佛坪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业务管理水平。自2010年以来,先后与10所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并选派7名业务骨干分别到七里等中心卫生院挂职业务副院长,使基层医院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努力完成援藏医疗任务。2010年选派一名妇产科副主任深入西藏雪域高原,扎根高原工作3年,全力支援阿里地区医疗卫生工作,2013年医院又选派2名业务骨干到西藏普兰地区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积极参加援非医疗工作。医院选派一名副主任医师参加陕西省卫生厅组织的2013—2015年度第三十一批援助苏丹医疗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与队员们团结协作、恪尽职守,运用自己出色的医疗技术完成此次援助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 发挥领导作用
近年来,汉中市人民医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坚持“办人民群众满意医院”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到党员的鲜明导向,突出党委政治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两个关键,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探索开展“三引领三服务三带动”工作法,有力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医院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行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各支部、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班子成员、支部书记、科主任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有效预防不正之风。医院广泛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九不准”和市卫计系统“十条禁令”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专题讲座,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积极安装廉洁风险防控和反统方软件,从源头上预防医疗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不正之风的发生。同时,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考评机制,院党委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定了医德医风教育制度,强化了医德医风日常考核监管。
砥砺奋进铸华章,蓄势扬帆启新程。汉中市人民医院将以三级乙等医院揭牌为新的起点,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医院功能与定位,全面提升内涵和品质,促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落实;认真实施“大专科、强综合”的发展战略,以“一头一体两翼”定位学科发展,全面提升专科综合实力,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转变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服务、效率型转变;积极发扬“求真、合作、创新、自律”的医院精神,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力争在“十三五”末将医院建成三级甲等区域医疗中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小涛 通讯员 李峰 杨劼臻 杨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