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通信
第04版:三农
第05版:陕南之窗
第06版:法制
第07版:财经
第08版:专刊·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推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改革争创一流名校争创一流名校
丹凤:兜底救助护航脱贫攻坚
立足农村基础教育谱写为民办学新篇
凝聚民企力量真帮实扶出成效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民企力量真帮实扶出成效
——汉滨区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陈涛 通讯员 张维安
脱贫攻坚,从来不是单兵作战。2016年初,全区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安康市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强调,要“携起手来战贫困,同心攻坚奔小康。”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斗正式打响。
自汉滨区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为一改以往简单慰问、送钱送米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汉滨区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引导民营经济投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捐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等方式参与扶贫,趟出了一条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汉滨答卷。
“社区工厂”解决群众就业难
在谭坝镇松坝社区,优秀创业青年李建军创办的社区工厂,工人们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忙碌地工作,展台上摆满了各式电子元器件。“社区工厂建在了家门口,上班顾家两不误。”贫困户李建兰从建厂就在社区工厂上班,她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因老公在外务工时受伤干不了重活,家里孩子尚幼,夫妻双方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赚钱补贴家用,如今在社区工厂上班后,一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境况。
近年来,汉滨区抢抓机遇,围绕“政府引导、能人引领,以厂兴社、厂社融合,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的思路,创办社区工厂,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搭建平台,有效破解了搬迁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聚集的问题,实现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为切实解决“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问题,汉滨区通过扶持社区内本土企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建厂等多种方式,对入驻企业实行配套厂房、减免三年厂房租金和水电费,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产业奖补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真正能够扎根当地生产经营,让贫困户从原来的“等、靠、要”到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成功做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
截至目前,汉滨区已在谭坝、大竹园、县河、洪山、大河、沈坝等镇建成社区工厂31家,涉及电子、服装、鞋业、毛绒玩具等行业,辐射全区17个镇20个社区,吸纳就业2100人,其中贫困户560人,使社区居民成为“产业工人”,让“小工厂”成为“大产业”。
电商扶贫铺就销售新路径
如何让汉滨丰富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汉滨区委区政府另辟蹊径,把电商产业作为重要的突破口,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吸引和培养电商人才,在激活农村商品市场的同时,也让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群众稳步增收。
位于汉滨区互联网产业园的好又多电子商务公司,是线上线下同时拥有安康本地土特产品最多最全的本地商贸流通企业。公司承建的洪山镇双柏村电商服务点,重点为农户提供工业品代购、农产品代销、邮件代收代发、费用代缴、话费充值等服务,有效地带动贫困户将自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为做到农村商品和电商企业有效对接,汉滨区通过招商一批、培育一批、成立一批的工作思路,共发展了85户电商企业,积极引导深入到贫困村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并组织巴山硒谷、淘天下等43家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将贫困户的农特产品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汉滨区运用区位优势,发展电商产业,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在帮扶脱贫的同时,构建“互联网+”的新格局,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现如今,汉滨区已建成互联网产业园1个、区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2个、镇级服务站16个,村级服务点63个,通过电商平台搭建和物流体系打造,构建了汉滨区“线下生产、农产品培育、线上销售”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型电商业态,汉滨农村电商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迈进,农村电商为汉滨区乡村振兴添加了新动能,开辟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的路径。
“百企帮万村”啃下“硬骨头”
“村里来了大企业,就像飞来了‘金凤凰’,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安康天宝实业公司帮助茨沟镇西沟村建立了核桃烤烟种植合作社和生态旅游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共同发展核桃、烤烟、旅游产业。
“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后,安康天宝实业公司成了西沟村的定点帮扶企业。几年来,安康天宝实业公司累计投入50多万元,帮助西沟村修建“柿园基地”农家旅游景点。在帮扶企业和包联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投资400余万元,改造民居49户、建31盏太阳能路灯;建设核桃园2800亩、发展烤烟398亩、劳务输出60余人。如今,西沟村已经变成一步一景、一户一特色、产业明显的脱贫样板村。
作为深度贫困县区的汉滨区,有贫困村231个,贫困户38572户116251人,占全区人口的11.51%。汉滨区有规上工业企业145家,有19个基层商会,1个行业商会,会员人数达4500人。
如何将这支力量号召起来助力脱贫攻坚,激活农村经济,引领贫困户永久脱贫。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工商联担纲了全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主责,“娘家人”发动会员企业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光彩精神,勇立潮头,甘于奉献。通过土地入股、定单销售、进园务工、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实现了该区231个贫困村企业结对帮扶全覆盖,撑起了非公经济发展和社会力量帮扶的“半壁江山”。
为了激发民营经济的帮扶热情,该区大力支持广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助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创业引领、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扶贫活动,实现带强一批产业、带优一批项目、带活一批商贸、带建一批基础设施、带动一批就业、带来一批捐赠。
如今,越来越多的汉滨工业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来。相关企业还积极出资,用于结对村的通村公路、村委办公场所、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让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努力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从而保证精准脱贫的持续、长效。
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让先富起来的民营经济与滞后的贫困村“结对子”,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丹心联袂,暖心帮扶,爱心可鉴,让该区231个贫困村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夙愿,成为现实……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