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旅游
第06版:医疗健康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专刊
标题导航
网约车安全永远是生命线
骚扰电话“回潮”倒逼监管加码
从农村娃假期补习说开去
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
打造基层政务公开“阳光房”
人工智能为您读报
正视“奇葩回应”背后的真问题
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村娃假期补习说开去
眼下,假期“余额”已经所剩不多,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这个暑假,不少农村家庭过得并不轻松。据媒体报道,为了参加城里的补习班,有的孩子每天花1个多小时车程独自往返于县城和村里;有的家长当起全职司机,负责每天接送;有的干脆全家带上锅碗瓢盆,到城里短暂定居。
看到这些家庭的付出,我们感动于他们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有的家长说:这辈子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决不能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娃供出来。我们感叹他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渴望。有的家长说:正好趁假期让孩子进城看看城里人是咋读书学习的。这些家庭的经历,为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鲜活注脚,这些家长所言,再次让我们思考如今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如何实现。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义务教育等方面在城乡之间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就教育领域而言,随着城市优秀师资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培训等措施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城乡间教师素质差距逐渐缩小,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起点较低,进展缓慢,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是突出短板,乡村学校依然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亟待增加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
还是在这个暑假,远在云南威信山区的小学生和广州越秀城区的小学生坐在了同一个课堂里,听同一位老师讲课,汲取同样的知识力量,实现这一切借助的是互联网平台。难怪业内人士感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能为学习者提供无地域差异的学习机会,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普惠性。有了网络教学,边远山区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只有一、二线城市学生才能享有的教育资源,还省却往返奔波之苦,减轻了家庭负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11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7年末增加204万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与2017年末相比有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发展基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为城乡学生享有均等化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不过,种种配套措施得紧紧跟上。在农村推广城乡学生共同上课的网络教学,还需要降低技术、设备门槛,合理设置课程难易程度。推进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规划,优化教育布局,将财政拨款、设备添置和教师配置等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
晓眷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