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三变”改革激活力 产业兴旺促脱贫
洋县纸坊街道办倾力打造脱贫攻坚“命运共同体”
家门口的食用菌产业为村民带来可观的劳务收入
  本报记者 新华 小涛
  对于汉中市洋县纸坊街道办白石村四组村民来说,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们这个地势不够平坦的村庄里,居然能建起成片的食用菌大棚。更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2018年5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白石村一组的食用菌大棚,6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食用菌。“现在务工再也不用外出了,家门口就有活干。来到村里食用菌大棚务工,既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庭。”村民们对村里办起产业基地很是高兴。
  近年来,洋县纸坊街道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街道办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贫困户脱贫摘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精细管理、示范带动”的好路子,实现全部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打造出了脱贫攻坚“命运共同体”,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小康之路。
  特色产业促脱贫 干群齐心谋发展
  白石村四组贫困户张宝侠,家有老人和小孩,由于劳力少,且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渠道狭窄,仅靠务农和打零工养家糊口。2017年10月份,洋县绿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在该村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张宝侠的收入也自此开始了质的变化。张宝侠人穷志不穷,且非常勤劳,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很快加入到了该食用菌基地。食用菌种植涉及装袋、制种、搬运、刺孔、注水、采摘等环节。只要没有农活,他就到该基地务工,并积极从事各个种植环节。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他就拿到劳务收入近5000元,放在以前,这个收入金额,他做梦都不敢奢望。
  像张宝侠一样的贫困户,在白石村很多。他们除了能在家门口拿到可观的劳务收入外,还能通过土地流转、产业补助资金入社等,拿到保底分红。
  洋县绿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由陕西千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由白石村帮扶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驻村工作队“引进”。目前,该社已在白石村一组、二组和三组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了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扶贫产业园区),食用菌大棚达280余个。从2017年9月开始,仅5个月的时间,该基地就使用贫困户劳动力1200余人次,向所有务工人员发放工资16万余元。 
  洋县绿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华伟还透露,今年计划再投资400余万元,增加流转土地100亩,整个产业园区食用菌大棚数量将达到600余个,可生产冬夏两季香菇100万袋,年产香菇1300余吨,并在2019年建成投用。届时,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
  洋县纸坊办脱贫办主任杨鹏告诉记者:“在洋县纸坊街道办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该公司与白石村、王庄村等4个村达成了意向,将带动四个村150余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劳务付出、带资入股、政府产业补助等方式,参与企业发展。该合作社每年可带动劳动力8000人次以上,当地村民劳动收入可达40万元以上。纸坊办还将以该产业园周边鱼塘为核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香菇采摘园、垂钓园、天然氧吧、油菜花海、乡村民俗等为一体的农村特色精品旅游项目,不仅使该办贫困户脱贫致富,还使该办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两社一会”显效果 “三变改革”激活力
  纸坊办党委书记周轩宏介绍说,目前,纸坊办重点打造了两个脱贫产业园区:一是有机产业种植园区,依托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以草坝村、文同村、周家坎村、李家村社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284户贫困户,发展有机黑米5000亩、有机油菜1700亩,预计亩均增收1000余元,目前种植面积已落实;二是依托白石村食用菌种植产业园,由白石村、上坪村、柳冉村及任桃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组织120余贫困户带资入企参与分红,发展食用菌28万袋作为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余元。
  同时,办事处19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及13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都能按制度和章程规范运行,不断发挥作用,带动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增加收入。如冯岭村互助资金协会发展会员160余户,协会目前总资金量111万元,向会员借款94万元,会员年分红5000余元,其管理运行经验在全县交流推广。“两社一会”奏响了互助合作富民曲。
  其实,早在2011年,纸坊办事处草坝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就开始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家家入社,户户有股,人人都能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纸坊办事处草坝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以“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精细管理、示范带动”的脱贫致富好路子,“三变改革”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效果明显。”周轩宏对该办在脱贫攻坚中的创新之举非常认可。
  产业兴旺环境美 乡村振兴不是梦
  产业旺,农村兴。在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纸坊办还借力发展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这面大旗的引领下,围绕产业兴旺,纸坊办发展产业实现了向追求高质量、精细型经营、向可持续发展、高端供给。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纸坊办打好特色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种植业上做好文章。 
  由于纸坊办地处朱鹮保护生态核心区,为保护环境,在发展种植业时,不允许使用任何化肥,纯天热种植,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走好融合路,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纸坊办积极壮大黑米、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做强特色产品品牌。
  产业旺了,环境美了,生活富了,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洋县纸坊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大大激发出来,形成了组组参与合作社经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可喜局面,全村农业产业化和贫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进程加快提速,完成既定脱贫指日可待。洋县纸坊办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兑现庄严承诺,带动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