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列动车从汉中市汉江大桥上驶过,汉中跨入高铁时代。
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的安置点。 创造奇迹 见证汉中坚强与力量 十年前,大地震动,家园被毁,亲人失散,沉痛记忆难以磨灭。十年后,山河新颜,家园美好,人民幸福,发展奇迹接连上演。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灾区人民坚韧地从废墟上站起来,穿越灾难,开启生活新篇章。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与四川毗邻的汉中市宁强、略阳、勉县等县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汉中市人民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受灾群众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升;产业重建激发经济活力;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治理成效显著。
天津援建项目全面竣工。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略阳县的9大类295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资35.84亿元,其中天津市投入援建资金20.4亿元。天津援建的宁强天津中学、天津医院、东丽新村集中安置点,略阳天津中医院、天津中学、徐家坪集中安置点等项目成为对口援建标志性工程。
津汉交流合作效果显著。天津对口援建,搭建了津汉两地全方位、多渠道交流协作的平台,带来了天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十年来,汉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全市继承发扬伟大抗震精神,紧紧围绕“三市”建设目标,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毗邻地区前列,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3.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2位,是2008年的3.8倍。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八大循环产业体系、12条工业循环产业链中的8条初具规模,6条农业循环产业链持续壮大,全市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和园区内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三级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张骞墓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汉中三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全力推进“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气天数位居全省前列,美丽汉中建设稳步推进。
防灾避险能力有效增强。新建地震台站32个,建成汉中市虚拟地震观测台网,实现全市地震信息节点全覆盖,震情监视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津汉协作再创新局面。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天津和汉中两地再次紧紧联系一起,“一江清水”架起双方合作与友谊的桥梁。
经历过灾难,汉中人民倍加珍惜当下每一天。汉中人民将继续砥砺奋进,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攻坚克难,谱写新时代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化、民生大改善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