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府老街
金陵河诗经文化公园
东岭 本报记者 李喜林 金台区是宝鸡主城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辖4镇7个街道办事处,68个村和59个社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科技进步、生态文明、计生服务、民族团结、和谐社区、食品安全、教育均衡发展等多项工作荣获国家级荣誉。2017年,金台区荣获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县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县区、扩大有效投资先进县区、争取中省资金工作先进县区一等奖。尤其是该区大力倡导以“国际化”的视野、定位和标准,走好新时代金台区追赶超越的长征路,极大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近日,在金台区西府老街,记者采访了金台区区长宁怀彬。
记者:金台区具有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万年前,伏羲在此悟天地之道,一画开天,于是水分南北;7200年前,古代先民在金渭之汇繁衍生息,孕育了抱朴怀真的北首岭仰韶文化;5000年前,炎帝在此遍尝百草,稼穑教民,姜炎文化从此传承开启;2700年前,西周王朝在金陵河畔据邑建城,崇文尚礼,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特别是800年前,道教宗师张三丰在金台观悟太极之道,创立了享誉世界的太极拳,也成就了金台区“太极之源·仙道金台”的美名。据我所知,金台区近年来“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是从打造太极源景区找到的,请问宁区长,你们是如何抢抓大发展机遇的,今年以来,金台区提出了“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和标准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宁怀彬: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的发展步入新时代。跨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必须以新理念、新作为谋求更高层次的新发展、新突破。今年以来,金台区结合区情实际,就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省委提出的“五新战略”和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努力在“国际化”上下功夫,奋力走在“国际化”前列的目标定位。
首先,“国际化”是金台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期,城市间的发展与竞争也上升到国家乃至世界层面。金台区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节点城市——宝鸡的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必须直面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抢抓宝鸡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历史机遇,以国际化的视野、定位和标准,推动各方面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国际化”是发展需要,更是必由之路。近年来,金台区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四区建设”目标,下功夫研究金台发展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高起点整合各方各界智慧和资源,加大项目谋篇布局,提出并完善百亿新兴产业、百亿文化旅游、百亿城建、百亿工业、百亿民生“五个百亿”方案,推进“十三五”规划落实。金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决定了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寻找参照物,确立发展目标和定位;决定了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推进工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立潮头。
另一方面,“国际化”是历史选择,也是逼上梁山。2017年陕西省GDP突破了两万亿,达到21898.8亿元。那么陕西GDP过了两万亿怎么发展,应该是“双核心”去发展。目前,全国经济排名前十的省份也都是“双核心”的发展模式。比如排名第一的广东(87000亿)就是双核心,一个是广州,一个是深圳,深圳经济总量大于广州;排名第二的江苏(82960亿),也是双核心,一个南京,一个苏州,苏州经济大于南京,无锡紧跟其后,也过了万亿,可以说是两个半或三个核心;排名第三的山东(73126亿)一个是济南,一个是青岛,青岛发展快于济南;排名第四的浙江(51078亿)双核心是杭州和宁波,两个发展基本持平;排名第十的福建(31087亿)是福州和厦门。所以,经济总量过了两万亿,只有“双核心”才能在更大区域内配置资源、促进地区协同发展,避免了大城市病,对国家安全也有益处。“双核心”是经济过了两万亿必须要做的,而且省上确定了“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西边的城市只有宝鸡。宝鸡是陕西第二大城市,城市规模、城市总量、产业基础和文化积淀等综合实力是其他非省会城市无法比拟的,也是立体交通的十字交叉核心区。既然经济规律要求推进国际化,省市战略要求推进国际化,金台是宝鸡的中心城区,应当当仁不让、义无返顾地走在国际化前列,这是我们的担当,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否则会成为省市质疑、媒体和群众质问的焦点。
记者:金台地处“千渭之汇”,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宝天高速、宝平高速、310国道穿境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自然条件优越,辖区有渭河、千河、金陵河、硖石河、六川河,引渭渠横贯东西、金渭湖点缀其中,自然风光绚烂多姿。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是张三丰座仙成名、创立太极拳之地;唐末秦王李茂贞墓葬大唐秦王陵,是目前全国唯一发掘成功具有“端门”的古代陵寝;康熙皇帝夜宿的卧龙寺是宝鸡市区规模最大的千年名刹金顶寺,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天然大佛所在的西普陀,均是享誉三秦的佛教名地。金台又是西部工业重镇,区内拥有宝石机械、东岭集团、宝鸡机床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石油钻采设备、合力叉车、精工数控机床等30种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东岭集团2017年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8位、陕西省民营企业第1位。金河工业园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的44个工业园区之一,入园企业达到45户,园区产值突破72亿元。可以说,金台区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经济实力,请问,金台区的“国际化”推进的重点和抓手有哪些?
宁怀彬:我们金台“国际化”的重点是打造三个具有国际范的“世界之窗”。
推进“国际化”必须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今年,我们金台区就要在打造“世界之窗”上实现突破。
首先,是宝鸡CCBD。去年,东岭村超过华西和南山村,荣获“中国十大国际名村”,位列2017年“名村发展指数排名”榜首。今年,我们将依托东岭集团总投资230亿元的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全方位挖掘东岭人的发展经验和改革创新精神,宣传“东岭奇迹”,把东岭村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缩影,建设以成果展示、景观景点为重点的村史公园,打造中国乡村振兴的第一旅游目的地。第二是太极源景区。太极源景区涉及10个村,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已完成投资20亿元。4月26日,宝鸡市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就在太极源景区隆重举办,省市各级领导、旅游界代表和旅行社以及中、省、市新闻媒体共5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太极源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国武术之乡、国际武术比赛和国家武管中心唯一推荐的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三个“国家级”为支撑,继续加大投资,把太极源景区做成一个国际武术交流的平台,做成一个运动休闲的中心,打造成为5A级景区,为城市规模、城市品位、城市特色、城市文化打开一个“世界之窗”。第三是长乐塬。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向长乐塬申新纱厂旧址授予了首批“国家工业遗址”的殊荣,省文物局向长乐塬授予了“省级文化遗址公园”的牌子。我们将依托这个金字招牌,加快推进占地11.5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的“长乐塬·十里荣耀工业旅游创意区”项目,再现抗战工业文化发源地的历史辉煌,把这里建成引领全国工业旅游的新名片,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精神遗产和国家记忆工程。
记者:有了“国际化”宏大的战略,有了实现“国际化”的突破重点和抓手,要让“国际化”深入人心,助力发展,请问,你们金台区有哪些新的举措?
宁怀彬:“国际化”要体现在“大脑”、“血液”和“四肢”的国际化。
如何实现“国际化”,首先,是“大脑”的国际化。我们金台区要站在国际化平台上,就必须在眼界、视野、观念、思想、知识、方法等方方面面和国际接轨、向国际对标,要达到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和水平,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以及其他工作的谋划推进上,需要把握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要按照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陕甘宁川副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上国际化城市的定位,建设宝鸡CCBD、太极源景区、长乐塬三个“世界之窗”,这是国际化的代表作、国际化的支撑点。第二个层次,把在建的其他项目也要提升到国际化的水准,特别是工业小镇、诗经文化风景区、六川河、斓翎溪谷、玉池公社、食品产业园、省道212西过境线等项目,都要用国际化的水准去推进。第三个层次,其他的所有工作也要齐头并进,努力把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提升到国际化的水平。国际化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而且包括民生、社会事业各个方面,都要用国际化的标准去衡量、去对标。
第二,是“血液”的国际化。一是投融资的国际化,国际化城市的血管里一定要流淌国际化资本的血液,在投融资上一定要有新的突破。下一步,全区各个方面都要加强金融领域知识的学习,提高驾驭金融、运作资本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对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CCBD)进行了规划,计划组建专门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与市上共同设立2000万的专项发展基金,高标准规划运作CCBD,全力打造宝鸡金融中心。
第三,是“四肢”的国际化。就是说要放开手脚、手脚并用,干起来、跑起来。首先是“四肢”的效率。我们将大力弘扬“店小二”的精神和服务意识,扎实开展“行政效能革命”,精简各类审批手续,全力做到群众、企业办事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二是“四肢”的细致程度。就是在各个方面、各个行业,都要提高标准,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不仅是做到圆满完成,不仅是做到让人感动,要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让人感动是区域化,让人震撼才是国际化。三是“四肢”的干净。我们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扎实开展干部联企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将严查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营造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