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洋县纪委:
倾心打造“五帮五扶工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 李浩学 王小龙 通讯员 庞钦)地处汉江之南的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属于汉江丘陵山区,距离县城约20公里,南北纵长约17公里,东西跨度约8公里,地域总面积1084.79公顷,总耕地面积1860亩。该村共469户1661人,坡地少,林地多,历来是磨子桥镇的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村贫困户152户526人,经过两年的发展31户已经摘帽。今年的脱贫数据清洗精准识别后二龙村12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74人。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先天条件不足的困境,怎样脱贫成了横在包扶单位洋县纪委面前的一大难题。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深入了解情况之后,深刻分析脱贫发展路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了“五帮五扶”助脱贫工作机制,为二龙村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即帮思想疏导、扶脱贫志气——积极主动干起来;帮技能培训、扶脱贫本领——产业路上学本领;帮产业发展、扶脱贫途径——持续增收强信心;帮解决困难、扶脱贫硬件——山村联出大变化;帮环境整治、扶健康生活——要富还要更健康。
  根据以上机制,结合该村山沟沙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立足产业促全村经济发展这一主线,以香菇、元胡、乌药、烤烟及养羊为支柱经济产业,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和个户种养相结合的多种经济体共同发展的模式,在为二龙村群众增收致富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带动了该村食用菌等产业的大发展,各类产业的发展规模逐年增大,烤烟种植250亩、元胡种植560亩、乌药种植310亩;引进灵芝菌产业发展为120多亩;香菇食用菌的产业发展更具特色亮点,二龙村种植香菇椴木8600架,袋料50多万袋,其中,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椴木及袋料型)椴木5130架,袋料26万多袋,农民自发发展香菇产业椴木3470架,袋料24万多袋;2017年二龙村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和农民互助资金协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种养业,旨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量,更好的为村民办实事好事。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2017年9月洋县政府将该县南部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定点于二龙村进行建设,计划投资1300多万元,利用3年多的时间,打造洋县南部山区产业示范一条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香菇种植、养牛、养羊等产业。其中,香菇基地投资1200多万元,发展椴木香菇2000架,袋料200万袋,投资50多万元建养牛基地,投资20多万元建养羊基地。积极发挥产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带动二龙村群众增收脱贫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