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文化
第06版:教育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专刊
标题导航
公共文化体系“走进”千家万户
文化浸润民心城市更有福气
陕西第六届校园艺术节闭幕评出15位校园戏剧之星
第三届陕西省现代文化艺术节开幕
为职工送上文化盛宴 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闭幕
“2017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延安举行
宝鸡书法家作品入选国家展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桂林亮相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浸润民心城市更有福气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物质的丰饶,为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提供了巨大便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快乐。但人是灵与肉的结合,不仅需要肉身的满足,还要追求精神的充实。“幸福感”主要源自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充盈与自我实现。一座城市整体“幸福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的力量。
近年来,铜川坚持把“文化兴市”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打造铜川公共文化体系升级版,群众文化生活发生脱胎换骨式的飞跃。通过文化创建,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今年全市建成各具特色的“6+X”基层综合文化服务阵地453个,达标率96.1%;为了让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全部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在建好设施的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效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惠及城乡。
行走在四区一县,从乡镇到街道,从农村到社区,各个文化馆站每天都有群众读书健身、跳舞下棋、习书作画;2017年政府购买惠民演出750场,全市各类群众性文艺演出达180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6125场。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书画院等文化单位根据市文化广电局的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传统民俗节庆为契机,统筹各类优质文化资源,推送“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让群众饱尝“文化大餐”。音乐剧《孙思邈》、现代秦腔剧《照金这片天》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原创舞台剧,和此起彼伏的音乐会、书画展、合唱艺术节等,给群众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享受。这些“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群众从中获得了幸福感,群众自觉参与文体活动也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走村入户,传递幸福。群众自主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歌声、舞蹈,抑或新老戏迷的吹拉弹唱,街头广场不期而遇的摄影、书画展,点点滴滴浓缩着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体现着对铜川转型发展的自信,洋溢着城市生活的幸福,凝聚着建设大美铜川的正能量。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像鸟儿一样,在林间自由地鸣唱、栖居和飞翔。铜川文化工作者将群众对幸福的祈盼命名为“诗与远方”。它不是悬浮于半空、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闲谈,而是事关84万人福祉的大事,是一件实之又实、硬之又硬的民心工程,也是铜川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
朱元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