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铁腕治霾 更需科技治霾
陕西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
    西安工程大学生态污水处理站外观

    西安工程大学生态污水处理站内部一角
  本报记者 赵雪
  10月23日,由陕西省科技厅与环保厅联合召开的“陕西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成果发布会”公布了8项科技成果。
  “今日发布的8项科技成果实践性都很强,并不是那种表面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却很难推广应用的科研项目。”据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李敬喜先生介绍,本次科技成果是科研单位结合陕西实际,从陕西环境治理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研发,所以这些环保技术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力地促进陕西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 
  雾霾治理获突破进展
  历时4年,产业联盟承担的“关中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终于今年7月通过验收,这一成果标志着关中地区确定将大气细颗粒污染列为控制重点。
  作为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本课题由陕西省环科院负责牵头,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完成。
  陕西省环科院张振文介绍,由于挥发性有机物质不断攀升,汽车尾气排放量逐年增大,雾霾治理技术和手段更显复杂,该项目的完成为陕西雾霾治理方法提供了决策参考。
  另外,在这一课题研究基础上,联盟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部2017年度“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陕西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
  项目基于陕西关中城市群的环境监测站,构建“天—空—地”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深入认识关中污染的成因与形成机制;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在省级环境站实现业务化运行;针对关中突出的四类污染源,开展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的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发、VOCs废气处理技术体系、农村生物质燃烧控制技术体系等,并建立实验装置进行应用示范,探讨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同时建立关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构建区域联防联控的体制机制,为省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防控大气污染提供科技支撑。 
  油污处理更具针对性
  针对陕西油污处理问题,西北大学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着力研究,对油污土壤以及水体修复进行了专项研发。
  由西北大学研发的含油污水和污泥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原油的开采、集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及事故等原因造成的原油污染问题。
  据西北大学生命与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富林说,原油中含有的烃类、多环芳烃等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直接危害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同时原油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硫等元素,处理不当直接排放也会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含油污水和含油污泥的治理是污染环境治理的一大难点,由于原油污染本身的复杂性及研究过程取样测试的困难等因素,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进展速度。”该院采取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处理油污问题,可以将原油分解利用、部分分解产物作为植物的肥料,对原油污染的降解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植物修复主要利用植物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植物直接吸收并积累污染物,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积累并在植物体内部分分解,植物收获时随之去除。植物修复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高度重视,与其他修复方式相比修复费用低、环境扰动少,同时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美化环境。
  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油田模块化污水处理技术,以油田井场废水储存以及处理水归宿为约束条件,采用多重物化组合技术,针对分散式水质多变型井场废水所含的不同污染物,将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吸附凝聚、高效分离等过程合理优化组合,实现井场作业废水的高效处理与多途径再生利用。
  根据油田废水不同处理归宿,模块化处理设备分为化学转换及核晶凝聚模块、微界面絮凝模块、臭氧气浮模块、造粒混凝模块、深度膜分离模块、污泥处置模块等模块化。通过各模块的有机组合,将各模块配置于撬装式设备内,实现车载移动式,具有移动性强、灵活性高、适用性广的特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可以在陕北延长等企业推广使用,年节约用水成本近100亿元,不仅有效降低了供水压力,保障了油田能源持续稳定开发,同时通过工程实施,减少向受纳水体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改善了所在地的环境面貌。 
  污水净化再上新台阶
  记者发现,在活动当日发布的8项新技术成果中,有近50%是关于污水处理的。无论是农村养殖污水还是城镇生活废水的处理,都被普遍性关注。
  由西安工程大学研发的立体生态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金融机构和环保企业参会代表好评。
  据负责人程刚介绍,立体生态处理技术是在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中引入生态工程的理念,在好氧反应器内植入根系庞大的水生植物,用水生植物与活性污泥共同完成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以达到更优的污水处理效果。
  “由于水生植物的根系密集、庞杂,比表面积大,能产生分泌物,可让更多的微生物附着生长,从而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产生有效地吸附、降解、截留、絮凝、螯合等物理化学作用,再加上水生植物本身的同化吸收作用,还可对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重金属物质、难降解有机物质实现有效的去除。”程刚说,该项目巧妙引入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处理过程在每个反应阶段形成特定的生态系统,污泥停留时间很长,可最大程度地分解污染物。
  相比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立体生态技术在脱氮、去除有机物、除臭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增强硝化反硝化效果。
  “这项技术氨氮去除率大于98%、总氮去除率大于90%,优于国内其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氨氮指标可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要求,是我国“十三五”解决江河湖泊氨氮、总氮污染问题的合适备选技术。而且处理成本还低。”据程刚介绍,采用传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如果要求达到四类水的标准则每吨需要1块多钱,采用立体生态技术只需要3毛5分钱就可以达到Ⅱ类水。量大的话单位成本还可以再低。
  同时,此技术生物降解性能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内设除臭系统,可净化环境,“经过处理的污泥是没有任何气味的。”
  除此之外,程刚表示,该技术还有运行高效稳定、污泥减量程度高、设施造型美观、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较小、冬季保温效果好等优点,最主要是工程投资合理,运行成本低。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西安、咸阳、汉中等地建成了立体生态处理技术的示范工程,各项出水水质指标稳定达到排放标准、臭气浓度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其中氨氮、总氮出水指标远优于国内相关标准要求。项目正在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未来环保走向美观化
  “我们关注环境、治理环境,但是更关心环境对人造成的身体影响。”陕西省环科院院长张振文表示,无论是治污降霾还是河流治理,每一项环保技术或是环保工程都是为了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陕西省环保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6年10月组建成立以来,22家成员单位围绕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十三五”规划,根据陕西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环保战略前瞻性研究,改善现有的环境质量;根据陕西行业结构及治理特点,研发行业关键技术,实施示范工程,推广实用性治污工程技术。
  重点解决陕西省面临的主要城市群大气污染、渭河等流域水体污染、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区域性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和引汉济渭工程水质安全保障、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水平,为陕西环保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生态环保发展领域需要科技创新为其提供动力支持,科技创新也将领域应用作为发挥价值的重要途径。陕西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环境的保护和引领作用。”李敬喜说,环境保护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环保工作不光是要解决污染问题,更会重视生态环境美观化。
  他说:“十八大以来,陕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与人民群众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是实现‘五新’战略的关键期,也是环境保护的决胜期。陕西省环保厅与科技厅将携手并进,采取科技兴环保的战略,着力构建‘基础研究——研发——管理支撑——产业培育’的创新链条,继续加大对环保产业联盟的支持,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环保目标而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