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超
都撤开——!
迎在高利军眼前的是三枚炸弹,16根蛛网般交错的导线连接着炸弹和电池。咬住炸弹上的一根导线,高利军手握工具咬紧牙关,“嘭”——导线断裂。
16根导线安全拆除,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拆除了”——楼外安全区内的人群爆发出一阵雀跃欢呼。这是发生在陕西省咸阳市某学院的案件,拆除中稍有不慎就会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拆弹,拆弹! 从警35年,高利军安全拆除了不少于20枚炸弹爆炸物。虽然大学学习的是物理,但眼前罪犯分子设置的炸弹非常严密,对无线电技术十分精通,开关是何种类型,有无反拆除装置他一无所知。
“再危险的活也得有人干!”凭借着胆识和经验,爆炸物被顺利拆除。高利军说拆除爆炸物,钳子减掉导线的瞬间,压力会剧增。
2002年4月,陕西彩虹显像管厂李某报案称,有人在他家门口安放了一个传呼遥控炸弹。高利军一如往常,又是一马当先独闯险关。在将炸弹移至空旷地带后,他挥退其他同志,义无反顾地走上去,小心翼翼排爆。
此时,炸弹引爆装置上液晶数字频频闪动,案犯不知身藏何处,一个电话或者是自动呼叫的设定时刻,都将引发一场粉身碎骨的剧烈爆炸。他伸过手中的钳口,咬住了炸弹上的一条导线,炸弹拆除了。
有没有害怕过?
“玩命的活咋能不怕?不过话说回来,怕也得干,总得有人为了大多数人去冒险呀!”他说。在刑警支队,每次出现场战友们总会给高利军拍一张照片,“万一‘光荣’了,就是他的最后一张照片了。”
寻找蛛丝马迹
高利军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咸阳市公安局,一直从事刑事技术、刑事侦查工作,现在是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一级警督、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
每当发生刑事案件,他都最先出动急赴现场勘查,在一片云遮雾罩谜团似的案情中寻找蛛丝马迹,为破案打开“缺口”。“痕检工作是一种枯燥、琐碎、具体而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要有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分析能力,要求反应灵敏、脑瓜好使,更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他说。
上世纪90年代,在勘查咸阳工艺美术楼黄金被盗案现场时,一直未发现罪犯的出入口,尚未排除的只有楼下通往楼上的垃圾道了。夏天,垃圾道内充满呕人的味道,高利军找了个塑料袋,挖了两个透气的洞,往头上一套,钻进垃圾道从一楼攀爬到二楼,终于在那里找到了罪犯作案的路线。
“从警第一天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了。”他说。但是第一次直面现场时,高利军还是心里发憷。
1982年9月,刚参加工作一个月,高利军去到一处玉米地勘察现场,这是一个杀人命案,四处荒野寂静。“以后要经常干这种工作。”他给自己加油鼓劲。从警35年,他见识过无数的案件现场,侦破过各种案件。
因为工作忙,很少休假,35年从警生涯只休过一次年假,他说只有在案件侦破时,才会得到心里的慰藉,百姓得到安宁。
铁骨柔情 劝解犯罪贩子 一个合格的技术侦查员,必须敏锐及时地通过某件器物、某一服装、乃至一个脚印或一个指纹,准确地捕捉到“疑点”,然后全力以赴深入研究,突破案件。“干我们痕检这一行,罪犯不走的路要走,罪犯不受的罪也要受。否则,你怎么获得线索和证据呢?”他说。
“不放我走,就同归于尽!”绑匪劫持人质,尖刀直抵男童脖子,手枪对准头部,对着高利军叫嚣。2012年5月,咸阳某学校初一学生王某在上学途中遭到绑架,绑匪用受害人电话向其父母索要赎金五十万元,并威胁不准报案,否则撕票。
双方对峙,身兼咸阳市公安局射击队队长,高利军能在25米内打出平均9.2环的成绩,枪口就瞄案犯眉心。但为了确保人质安全及时调整抓捕方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解和斗智斗勇,最终在队友的配合下成功将其控制。
“面对恶性暴力犯罪,高政委并没有开枪,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咸阳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大队副队长王卓说,展现了公安民警人性的一面。经审查,犯罪嫌疑人年仅19岁。
从警35年,高利军获得无数的表彰,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7年被陕西省公安厅聘为刑事技术专家等。在他看来,刑警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承担着保卫人民群众安宁的职责。
在一次劫持人质案件中,高利军扑向已将手榴弹拉火环挂在手指上的案犯,将其制服,咸阳市渭城区委和区政府特意颁发了奖状:“高利军同志……关键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扑向歹徒,抓获罪犯,成绩显著,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