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娱乐
标题导航
陕西即将进入“丝博会”时间
陕西商洛:农光互补精准脱贫
奋力追赶超越打造一流“红色学府”
个性化精准扶贫 摘掉贫困村“帽子”
“智慧广告展”6月3日亮相丝博会
澄城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业标准化
旬邑引进法国优质生态农业技术
山阳漫川古镇入选国家美丽宜居示范小镇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性化精准扶贫 摘掉贫困村“帽子”
——西安碑林博物馆山阳县法官庙村扶贫开发成果
本报记者 魏建军
西安碑林博物馆从2012年3月与陕西省山阳县法官庙村结成对口帮扶单位以来,坚持项目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重点帮扶村委会加强党建工作,狠抓农村“两委会”班子建设;大力扶持村办小学,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行个性化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及环境绿化美化等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使得法官庙村整体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变,村民收入大幅提高。2016年底,法官庙村正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同时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办小学改善基础设施
西安碑林博物馆突出文化扶贫,重点帮扶村办小学。2012年,为法官庙村小学建立图书室并捐赠图书3758册;坚持每年暑假,组织法官庙村留守儿童“走出大山走进碑林”文化夏令营活动,走进西安各大博物院,亲身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开拓孩子们的眼界。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建成“八室一站一所一校一超市”的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协调省体育局为村子配置各类体育器材,并出资购置了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和高品质广播系统,经常性开展书法家赠送书法作品、义写春联、共建联谊、旅游服务讲座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发挥文博资源优势,争取专项资金30万,对清代古建法官古庙遗址进行了维修保护。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水利配套资金30万元,对当地人畜饮水的生命渠“跃进渠”整体进行了维修加固,同时建设饮水工程,解决了赵湾、张湾、高田、南沟4个村民小组的饮水难问题。另外争取项目专款对5条通组道路进行整修硬化,修建生产道路近一公里,并对法官庙村防洪堤坝进行了整体加固维修。
打造秦岭原乡农旅小镇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模种植优质、高产的九孔莲、核桃、樱桃等作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收。现已规模种植莲菜700亩、药材200亩、核桃3万棵、板栗2万棵、大樱桃采摘园25亩、中华蜂养殖300箱;养殖关中黑猪200头、土鸡近万只。破解扶贫村发展难题的同时,培植了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依托特色农业采摘园、民俗文化体验、水运河田漫步、法官古庙遗址、特色农家乐等吃住玩服务,打造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现已初具规模。
特困户兜底帮扶一户一策
坚持分类分析特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了解并及时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难题,同时科学运用相关政策,利用集体产业项目收入适当补贴因病因学致贫户,切实改善特困户的基本生活条件。
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法官庙村两委通过五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不仅培育了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村民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增强了致富创业的信心。日前,法官庙村又荣获中国农业部批准、中国农村杂志社授予的“2016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称号,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实施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