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看天下
标题导航
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可获补贴
图片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成立
4月渭河干流多处水污染防治考核超标
脱贫路上 一位“第一书记”的担当
“驻华外交官渭南行”活动开启
商南创新管理模式让驻村“第一书记”有所为
汉阴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大众创新创业
平利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南创新管理模式让驻村“第一书记”有所为
本报讯(通讯员 柯鑫 李治军 王兴军)
引进企业在社区投资1000万元建成20万尾冷水鱼养殖基地;为社区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2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万元;帮助社区建成200亩丹参基地……一件件实事、一个个数字,记录着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社区“第一书记”胡永的“政绩”。
去年以来,商南县参照省市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结合县情实际,创新推出“两定一压三跟踪”的“213”管理模式,力促“第一书记”在包扶村比担当、有作为。
“两定”即定方向、定任务。要求第一书记制定驻村工作计划,“签订一份责任书、走访一遍贫困户、制定一份规划书、记好一本民情账”,按日逐项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
“一压”即压担子。着眼压实责任,对第一书记拟定的脱贫规划,由各镇办审核把关,并由县扶贫、农业、发改等部门对规划进行集中点评和完善,确保每个村的脱贫规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跟踪”即跟踪培训、跟踪考核、跟踪督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的教育培训,要求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向村干部、老党员学经验、学办法,通过“实践课堂”提升第一书记的管村治村能力。创新对第一书记的考核,广泛听取任职村党员群众对第一书记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反映,杜绝第一书记无故脱岗,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截至目前,商南县124名驻村第一书记累计制定村级发展规划560个;集中接受涉农方面的培训10场(次);向县委集体述职2次,满意度测评中收集到的3类25条意见全部得到整改。今年前4个月,第一书记在包扶村已解决各类问题500余个。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