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省劳模的石油情怀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王海鹏
  本报讯(记者 张宏科 通讯员 齐伟仝 张笑微 尹晶晶)在吴起采油厂吴仓堡采油队吴探9注采站,有这样一位勤奋踏实、被领导同事称赞的好职工,他就是陕西省劳模、吴探9注采站9井班长王海鹏。2008年进入吴起采油厂工作以来,王海鹏一直坚守在一线最苦最累的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懈怠之心。尽管是普通的采油工,但热衷学习的他,一直都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从未停止追求进步,始终走在生产一线的最前沿,扑地实干,曾多次被采油厂、采油大队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采油工处处率先垂范、事事身先士卒的个人风采。 
  勇于承担不畏困难石油担子主动挑
  评价王海鹏就不得不与吴仓堡采油队联系在一起。2011年,吴仓堡采油队开始大规模开发,面对基础设施薄弱、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等困难,很多人都不愿主动到那里去。可是王海鹏听说那里人员比较短缺,就主动要求组织把自己调整到那里。当领导问他是否能吃的下这份苦时,他却说“我们石油工人就是要有吃苦无怨、受气无怨、吃亏无怨的精神,哪里艰苦就要到哪里去。”朴实语言背后流露出的却是一名石油工人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在吴仓堡采油队工作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新井投产、原油管护等工作从不懈怠。作为班长,他时刻怀揣忧患之心,重视安全工作,每天雷打不动按时巡回检查。2013年9月份,他巡井来到49-350井场,经过仔细排查发现一口油井驴头焊接处有裂缝便立即喊停,果断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多年来,他一直把油井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仅在2016年就检查出各类设备隐患30余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15次。 
  钻研技术苦练本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打铁须得自身硬。成为石油开采行家里手始终是王海鹏追求的目标。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工艺,他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不懈地钻研、实践,努力考试取得了采油中级工证书。他经常性的开展岗位练兵,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工作经验传授给其他职工,将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和知识拿出来展示给大家,和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由于连年上产,站上部分油井降产严重成了他的“心头病”。他日复一日的和工友摸排油井上产规律,经过多次研究对比最终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班组的油井间抽方案,不仅降低了油井降产速度,还节约了电费11万余元,这时他才舒了口气。工作业余,他还经常钻研各类设备维修,他亲手修好的电机不计其数,累计节约费用5万余元。近几年注水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把注水工作搞上去,他积极主动的请教老师,通读各类注水专业书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时一个劲的刻苦钻研,寻求解决途径。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掌握注水工艺流程,理论知识也得到大幅提升,现在他所管辖的井区注水工作成效显著,油井生产稳中有升。在他的带领下,站上已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人人都忙于学习,提升自己。 
  踏实付出扎根基层奉献大家舍小家
  为了企业,为了他心中的石油梦,王海鹏心中装的永远都是井区上上下下每件需要他做的事,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石油工人,他始终以加倍的努力来释放自己的能量。几年来,他几乎没在家待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2016年,为保证采油队“百日劳动竞赛”任务顺利完成,三个多月,他忙于井场建设、忙于道路维修、忙于培训学习、忙于原油生产、忙于注水工作、忙于隐患排查……没有一丝停歇。繁多的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回家,老婆埋怨他不顾家,儿子埋怨他没有回来给自己过生日。他却总是无奈的承诺:“忙完这阵子就回家陪你们。”可他的承诺总却久久不能兑现。舍小家、为大家。一句说起来很容易的话,但很多人真的无法做到,但他做到了。他始终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知道对不起对妻子,但他明白,出于石油事业的使命和工作需要,家人一定会理解支持自己,于是在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他一如既往走的坚定而自信。用一颗热忱似火的心诠释着一个石油汉子的无私付出、默默奉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年来,他脚踏实地的辛勤工作着,没有丝毫怨言。他总是说:“如果爱一行干一行没有那么容易;那就选择干一行爱一行。”这就是王海鹏,一个朴实无华的采油工,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但他却选择了大山,以井站为家,长期坚守在生产第一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努力用爱默播撒青春、铸造着属于他自己的石油梦。他付出、担当、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采油工学习借鉴。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