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听文化学者讲述丝路故事
    第二次来到撒马尔罕古城,肖云儒先生还一直惦记着三只雕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商店可以买到中国文化、天竺文化、中亚文化的热销产品。由貔貅、大象、骆驼构成的一组雕像纪念品,这次再见到它们时我毫不犹豫地带了回来。”在肖云儒先生的书房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这组雕像,“如果说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撒马尔罕就是丝绸之路的加油站和文化的转播台。”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代表着汉朝官方凿空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文明交流孔道。今天,丝绸之路是厚实且意义非凡的路,贸易、投资、科技和文化在这里一一复兴。“不走出中国,你不知道中国的好;不走向世界,你不知道世界的小;不走进丝路,你不知道古丝路千年情未了。”连续两次穿行在丝绸之路沿线,于年过七旬的肖云儒先生而言是奇特的经历,更是感触良多。为此,我们对话陕西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听他讲丝绸之路上的故事。长安与丝路对话
    记者:2014年您第一次随媒体团自驾沿古丝绸之路西行;2016年,你们遵循着玄奘之路的路线,又穿行在丝绸之路沿线,您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出发?
    肖云儒:三年前,我们“丝绸之路万里行”的出发仪式在世界园艺博览会长安塔下的湖滨花园举行,饶有深意的是,这次同行的张骞67代玄孙张利军正好是我的组长,我对他说,有你小张骞领导我,又有老张骞一路庇佑我,此行一定顺利成功。接下来,我们一行40余人一路烟尘,向西,在60天内跑完15000公里,穿越3000年历史,足迹遍布8个国家,38座城市。
    我在陕西生活了半个世纪,而且现在就住在丝路的商贸起点大唐西市旁边。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西安城里有好几处。国家使节张骞从未央宫出发,民间商贸驮队从西市出发,唐玄奘呢?则是在皇帝没有给他护照的情况下,偷偷西行的。他们的出发点都在这座古城。
    记者:这一路走来,“长安”和“丝路”有着怎样的联系和故事?
    肖云儒:记得2014年那次出行,车队一过霍尔果斯海关口岸,在哈萨克斯坦费尔肯特市我们受到了热情的迎接,午饭后参观了一座由中国工匠洪斌(音)建造的清真寺,仿照的是西安清真大寺的风格。阿訇说,西安以西的兰州、乌鲁木齐、伊宁清真大寺都是西安大寺风格。的确,寺里大梁上画的是扇面形的中国花卉,挂的是中国的宫灯,印证了阿訇的话。长安文化、中华文化对丝路沿线的深刻影响显而易见。
    2016年,穿越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和吉国两边的口岸通关,我们反复登记检查共达7次,一直拖到晚上10时,才最后完成了过关手续。在口岸的8个钟头,大部分只穿着一两件单衣的行者们,一直处在4摄氏度滑向零下4摄氏度的低温中,还得忍受3700米的高原反应,心跳、头昏、又冻又饿。但,晚上过境后看到上百辆中国的陕汽重卡在高山上行驶,作为中国人我很激动,这就是丝路的现状啊!“我古老的丝路,一定会对年年投下的种子,报以绿荫!”我绝对相信这位佚名诗人的诗句。醉卧罗马肖云儒:从长安到罗马,我们穿行于历史之中,感受到了丝路的火热。我这个老汉也算是开了眼界,一路奔波,大家都很关心我的身体,到意大利、到罗马的时候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
    记者:在这里您有什么不寻常的经历吗?
    肖云儒:2014年抵达罗马的场景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时的直播活动选在罗马市政广场,迎接我们的是罗马入城式,乐队在广场上奏起意大利著名歌曲《罗马,再见》。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说:“等了两千年,我们今天迎来了古老丝绸之路的重启。”
    到罗马,晚饭酒过三巡时又探讨什么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一事,记得几年前名导张纪中说英雄就是血性,血性汉子!是啊,丝路上的张骞、班超、甘英,还有西域各国各民族最重要最突出的精神,可不就是“血性”这两个字!中国人爱扎堆、爱热闹,有时还爱起哄,但中国人有激情,很性情。这个罗马之夜我们一杯又一杯,完全忘了踩刹车。老汉我,疯劲也上来了,一直陪到最后。平生从未醉卧长安,却有幸在地球另一边当了洋酒仙,醉卧了一回罗马。
    记者:这样的“疯狂”您一路上也一定有不少。
    肖云儒:的确,做一些之前没做过的事也觉得很有成就感。除了醉卧罗马,在那不勒斯,我这个吃不惯西餐的老头竟提出能否点一份披萨饼,让年轻人很奇怪。我说,这里可是披萨饼的发源地,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其实,主要是披萨饼这个意大利的“肉夹馍”和中国的肉夹馍有着不解的缘分。还有,在赛里木湖,我在“海”边跳跃,照片发回家被老伴说“这老汉疯了”。
    一路向西,我们看见过月下的丝绸之路,那是乌兹别克斯坦西瓦古城城堞上挂着一钩明月,它用清辉给清真寺和宣礼塔镶上银边。我们看见过日出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草原的拂晓,一群散漫的骆驼仰起头朝向东天,就在这一刹那,太阳冲决遥远的地平线,抛洒出第一缕光亮。我们还看见过海陆交汇的丝绸之路,伊斯坦布尔波光粼粼的海峡与彩虹熠熠的跨海大桥,构成一曲钢琴与弦乐的协奏,为亚欧海陆的交汇通达伴奏。的确,这条道路,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共赢之路、民族团结之路、美丽展示之路、国家战略之路,丝绸之路就是“走出去,谋发展。”
    在这条路上,西安向西的路上,中国和世界历史文明交汇连接。原来都说陕西的地形像一个跪射俑,的确有几分相像。我却更愿意说陕西像一把钥匙,陕南是钥匙把,西安是钥匙孔,关中、陕北是钥匙的齿。这是一把打开中华文化、丝路文化和人类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如果以前还更多的是沉浸在古城浓郁的文化中不能自已地陶醉,那次丝路之行,我把生死相依的故乡放在新的时空延长线上,放在国际丝路,重读我的故乡,西安!杜瑶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