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瑛 商洛市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2月5日在商州区召开,商洛市市长郑光照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16年商洛共完成生产总值699.3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68元和8358元,增长8.3%和8.5%,增速分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
脱贫搬迁取得重大成效城镇化率突破51%
2016年,商洛完成移民搬迁3.18万户,20.4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在城市化方面,2015年商洛城镇化率为49.5%,而2016年的工作报告中显示,商洛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5%。在特色产业发展上,2016年商洛核桃、板栗、中药材、香菇、鸡蛋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电商交易额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增长96%。
2016年也是商洛市本届政府任期结束的一年,过去五年商洛在城市治理方面也有许多创新经验,其中,商洛在流域治理中提出了“河长制”的经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
过去五年,商洛通过精准扶贫,使58.8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0.48万户38.51万人依靠移民搬迁走出深山,其扶贫模式也走在全国前列。同时通过安居工程使8万户居民获得了住房保障。此外新增城镇就业8.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万人次,使农民生活收入有了更好的来源。
商洛脱贫搬迁时间表出炉金融扶贫助农村脱贫
2017年商洛将加强普惠金融产业扶贫和开发性金融扶贫工作,扩大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每县区不少于3000万元,新增扶贫贷款10亿元以上,抓好国开行脱贫攻坚一期35亿元项目实施。全年实现16.9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商洛也将今年作为移民搬迁“决战年”,全面完成“十三五”剩余5.5万户18.2万人的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确保搬迁群众能够致富。
报告还指出,商洛市将确保2018年商南、柞水脱贫摘帽,2019年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脱贫摘帽,2020年全市29.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打响区域农特产品牌统筹四县撤县设区设市工作
2017年商洛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商标20个以上,积极创建“商洛核桃”“商洛香菇”“镇安板栗”“秦岭泉茗”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未来五年,依靠核桃、板栗、中药材、秦岭生态茶、山菌、生态猪、土鸡、土蜂等特色产业助力农业发展,到2021年,把“商洛核桃”发展成陕西又一标志性品牌,把商洛打造成中国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
未来五年,商洛还将统筹推进撤县设区、设市工作。加快丹凤、洛南撤县设区,推动山阳、商南撤县设市,促进镇安、柞水协同发展。严格城市规划执法,使规划成为不能逾越、不敢逾越的“红线”。
未来五年,商洛市工作重心放在这十个发展目标当中:一是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脱贫,补齐全面小康“硬短板”;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三是坚持产业兴市、转型发展,打造经济新引擎;四是坚持品牌引领、三产融合,提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六是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保护好商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七是坚持依托生态、发展全域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强市富民的金山银山;八是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为追赶超越增添新活力;九是坚持公平共享、和谐稳定,全面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十是坚持服务群众、民生为先,努力办好十件实事。
除此之外,还要缓解中心城区“上学难”、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改善工程、中心城区市场建设工程、中心城区清洁保洁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健身休闲场所完善工程、中心城区城周绿化工程、中心城区文化惠民工程、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力争实现“三个领先、四个超越、五个追赶”。“三个领先”:生态环境质量、循环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四个超越”: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个追赶”: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贡献率、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