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度报道
第04版:看天下
标题导航
改革主导工业发展 创新造就“咸阳力量”
回家 回家
陕西公布登记 270座博物馆信息
春运路上的“打冰人”
我国正“洞穿”秦岭调水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运路上的“打冰人”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 米卫卫
当满载着旅客的春运列车穿山跨桥疾驰在铁道线上的时候,可能没有旅客会知道,有这样一群人,手持“打冰杆”,在漆黑的隧道内为列车的安全通行“凿冰”开路。
肖准,西安铁路局延安工务段张家船桥隧工区工长。入冬以来,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工区职工去隧道内“打冰”。防止隧道顶部和侧壁由于渗水而形成的冰柱、冰锥侵入铁路限界,影响行车安全。
肖准所在车间管辖的隧道有68座,需要“打冰”的有18座。去年一年,雨水特别多,山体含水量趋于饱和。特别是入冬以来,几场大的降雪,造成隧道渗水结冰较往年大幅增加,打冰的难度和数量成倍增长。隧道内结冰周期越来越短,几乎每天都要打上一遍。最严重的一夜之间就能形成20公分粗,近1米长的冰柱。为了随时掌握隧道结冰情况,工务段每天都要派人进行检查,观察隧道结冰现状,做好重点隧道的结冰情况对比,摸清结冰规律,确定打冰周期。
山区气温低,冬季长期保持在零下十多度。由于“打冰”工作点多线长,交通非常不便。这些“打冰人”要徒步跨河、爬山才能到达作业地点。天寒地冻,作业人员时常会出现冻伤手脚和耳朵的情况。但这还不是最艰苦的,打冰的沿线不通公交车,上班只能坐火车。
“打冰”职工每次都要坐上通勤车,在到达离隧道最近的车站下车后,还要走上几公里的线路才能抵达打冰的地点,每名职工上岗要带足整天的饭菜。有时打冰迟了赶不上通勤车,他们就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工区,在回去的路上那时只能看到月亮和满天的繁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肖准他们这些“打冰人”依旧日复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只为春运期间旅客的安全返程、合家团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