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高会御品豆腐展台
京东中国特产陕西榆林馆
河滨公园小路
榆阳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的陕西有色铝镁合金项目
榆林市第一中学
榆阳区毛乌素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侯红雷 通讯员 王森 刘畅
导语
日前,榆林市榆阳区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一举拿下了含金量高的三个“百强区”。榆林市榆阳区缘何能够在众多中东部发达县区中脱颖而出挺入百强?这背后积累了什么实战经验?这一切值得探究挖掘。
日前,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等单位通过《人民日报》和《2016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联合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其中,榆林市榆阳区一举拿下了三个“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并分别位居全国第95名、第81名、第94名。榆林市榆阳区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更是填补了陕西空白,这是榆阳瞄准产业转型下功夫,落实追赶超越目标任务取得的新突破。榆阳区是如何高歌猛进挺入百强的?从榆阳近年来发展的“实战经验”中,或许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激发经济活力 培育现代特色产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我们园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推进园区项目建设。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8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67.97亿元。”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叶士亮告诉记者。
目前,榆阳区已经建成杭来湾等3个千万吨级和麻黄梁等5个百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及100万吨煤制油、5万吨粉煤热解中试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迈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新步伐。
该区建成60万吨铝镁合金、陕汽东方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填补了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的空白。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隆源、华电等13个新能源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过去榆阳区小壕兔乡流传的一句谚语,也是当地老百姓对那里大风的生动比喻。但在如今的小壕兔乡新能源产业园区,一眼望不到边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方阵在湛蓝的天空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得天独厚的大风和烈日转变成了榆阳区的新能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榆阳区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顺应市场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助推工业迈向中高端,拉动经济发展实现了高基数的逆势增长。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榆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
“榆阳的这些发展成绩,并不是躺在上天赐予的资源上轻易得来的,是抢抓机遇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榆林市榆阳区区委书记苗丰说。
据了解,今年榆阳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亿元,安排重大前期项目29个,总投资4436亿元。年内启动建设大唐国际100兆瓦风光互补、德隆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新天绿色和华电50兆瓦风电等34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加快推进袁大滩煤矿、华能热电联产、曹家伙场集装站、高科防腐保温材料、亿鸿100兆瓦风电、垃圾清运中心、榆树湾和小纪汗煤矿移民搬迁等4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其中,隆源200兆瓦光伏、比亚迪300兆瓦光伏、牛家梁和小纪汗煤矿铁路专用线等32个项目年内竣工投用。
农业是榆阳区又一张金灿灿的名片。榆林市毛乌素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雄告诉记者:“今年园内的7200亩优质马铃薯预计平均每亩产量3.4吨,总产量能达到4.5万吨。我们还在榆阳区其他乡镇种植了近6000亩马铃薯,基本上是边挖边卖,来自西安、成都、武汉、厦门、山东等地的客商都守在地头抢购。”
据榆阳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该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每亩给薯农带来4500元的经济效益。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榆阳区始终将“特色”抓在手上,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扶持发展优势产业,逐年减少油料、低产杂粮等种植面积,扩大沟坝地旱作玉米、夏马铃薯、富硒农业、设施蔬菜等种植面积。全区已经建成40万亩高产玉米、30万亩脱毒马铃薯、15万亩优质小杂粮和6万亩大漠蔬菜种植基地。粮、薯、菜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打造了榆阳杂粮、马铃薯、富硒米、时令水果、大漠蔬菜等一批特色品牌。
民生连民心。“我们学校就像花园一样美。”榆林市第一中学学生崔心语说起自己的学校满脸骄傲。这所占地350亩的学校,绿化面积超过了35%。该校今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是80.75%,位列榆林市第一。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质量让榆阳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先后投资60亿元,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15所,全面改善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义务教育零收费等重大政策,农村学生彻底告别了上学交费、伙食交钱、火炉取暖的历史。该区还率先推行了划片就近入学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取消高中择校等改革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同时,全面推行师资交流轮岗,试点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走在了省、市前列。
此外,该区投资50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房2.7万套,解决了近10万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城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投资6亿元,建成投用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星元医院改扩建项目,组建成立全省首家区级公立医疗集团,每年为老百姓让利1000万元。
坚持“招大、引强、选优” 优化投资环境释放投资潜能
麻黄梁工业集中区是榆阳区能源化工产业的聚集区,位于榆林城东20公里处。“截至今年10月,圆恒能源公司天然气存储液化项目共生产12.6万吨,产值2.65亿元,上缴税额3832万元。”榆林市榆阳区区长助理、麻黄梁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兴伟介绍。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榆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今年共安排资金2亿元,加强六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融资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投资补助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按照国家清理“僵尸企业”要求,对产能过剩、长期停产的企业,稳妥开展清理处置工作,有序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园区发展理念,强化园区工作考核,优化入园企业服务,提升园区经济效益。
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启动有色电网改造、储煤场以及金鸡滩煤矿铁路专用线、选煤厂等项目建设,上马铝产品加工项目,改造升级兰炭产业链,打造新材料示范基地,实现产值110亿元,上缴税费13亿元。
农业科技园区抓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加快建设小杂粮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示范项目,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实现产值3.5亿元。
东沙新区和芹河新区围绕功能定位,先期启动产业项目建设,聚拢商气人气。
榆阳区作为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国家清洁煤生产基地、西电东输生产基地核心组成板块,正在逐渐释放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余兴庄办事处书记秦刚对记者说:“我办赵家峁村自今年7月22开放迎宾以来,截至10月底不包括餐饮,仅娱乐设施以最低收费标准收入就达5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如今人们说起榆阳,想到的已不仅仅是煤炭资源,还有日渐发展壮大的地域旅游文化项目。张季鸾陵园、麻黄梁艺术写生基地、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特色旅游项目正在吸引着游客前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1月6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现场,榆阳展区前人头攒动,共有14家企业15个系列60多种名优特农产品参展。“庄稼汉牌化肥销售”“陕西大地种业玉米杂交制种代繁”和“陕北兄弟杂粮销售”签约金额达4900万元;申报了“开口杏仁”后稷特别奖1项,“乔坊浑酒”“纯粮醋”“绿宝湾碗饦”和“新动甜瓜”后稷奖4项。
今年,该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围绕精细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策划包装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重大项目。瞄准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趋向,开展集群式招商,提高引资实效。建立招商项目落地建设“绿色通道”及负面清单制度,加强跟踪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力促项目落地。全年引进项目10个,引资总额160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榆林馆’已入驻企业30多家,上线产品200多款,实现网上销售额500多万元,每天已经有固定的流量和成交,而且呈递增上升势头,客户分布在陕西、四川、河南、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北京、西藏、重庆等地,大部分客户都是冲着我们的榆阳特色产品来的。”大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帅说。
榆阳区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585户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实现网上交易额6000多万元。目前全区已有快递品牌企业24家,服务网点96个,其中农村服务网点26个,覆盖10个乡镇,覆盖率43%。
城乡面貌大幅改观
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宜居宜业宜游指数攀升
“以前运煤车天天从门前经过,店里到处落灰,一天要打扫好几次,自从集镇环境改善后,污染少了,老伴的咳嗽病也好了。”在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街边开商铺的李汉兵说。
作为全国重点镇,今年金鸡滩镇又自筹450万元资金对全镇50公里田间生产道路进行泥结碎石硬化,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金鸡滩、上河村天然气入户工程,架设主管道20多公里,让1200多户群众用上了便捷、安全的天然气。
“现在的金鸡滩路变宽了,市场有了规划,门前环境也好了,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感觉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在镇上开了七八年蔬菜店的高二根说。“农村不比城里差”已逐渐成为金鸡滩镇广大群众的共识,村貌的改变、生活的改变和理念的改变,重新定义着老百姓心目中的美丽家园。
走进榆阳区牛家梁镇什拉滩村,一幢幢整齐的欧风别墅掩映在田园风光中,在该村村民王凤祥家中,阳光透过落地窗暖洋洋地洒在沙发上,水晶吊灯、玉石墙砖、旋转楼梯等形成的现代时尚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出门能种地,跑车还挣钱。”王凤祥乐呵呵地说。农村的田园之乐,城市的便捷生活,在榆阳区牛家梁镇什拉滩村实现完美融合。
该村的别墅群是榆林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重点项目,现有的315户人家免费享受着村里分给的200栋400户别墅。除了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形式入股的煤矿分红外,煤炭集装、物资转运等众多企业的入驻,也给该村村民带来了无限商机。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常拴堂介绍,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
榆阳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是大规模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就地城镇化,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优势互补、同步推进的思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
榆阳区始终着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三个美丽”工程,推进镇村建设,打造出金鸡滩市级重点示范镇等先进典型,建成黄家圪公式、什拉滩等大批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城镇化率提高到73.6%。
“过去院子里堆放的东西乱七八糟,都不敢让亲戚朋友来,今年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我们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村里大部分人响应政策号召开始了院落改造,外围都圈了围墙,安装了统一的大门,听说政府明年还要硬化院落前的道路,这样一来院子也整洁,出行也方便了。”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牛家梁村村民老赵笑着说。
据了解,2013年至2016年,榆阳区已实施改造棚户区4131套,总拆迁面积28.8万平方米,综合改造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四年来,该区累计投资22.8亿元实施了1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效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
此外,榆阳区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面貌大幅改观。该区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各类水利项目720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0平方公里,解决了近12万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建设东沙大道等12个重大交通项目,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88公里,通村率达到98%。
“以前家里的日子真是不好过,老伴得了个脑梗,卧床不起。今年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政府给我找了个公益性岗位,给我儿子也安排了工作,还给了我们4.5万元开起了农家乐,党和政府真是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这日子终于又有盼头了。”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峁镇柏盖梁村贫困户高宏的妻子感激地说。
“脱贫攻坚工作是今年的头号民生工程,也是全区上下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要保质保量按期全面完成。”榆阳区区长贺利贵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8亿元,扶持贫困户3089户5490人。
五年来,该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9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预计达到3.14万元和1.21万元,同比增长8%和10%。各项社保政策惠及城乡,低保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人均大病救助额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走进榆阳,漫天黄沙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林荫大道,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榆林老街交相呼应,绿水亭台、垂柳迎风的河滨公园里欢笑不断。
在生态建设方面,今年,该区坚持“市区同心、共建共享”机制,采取“造林育苗一体化”和“乡村组织实施”的组合模式,完成榆林绕城快速干道西环线、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补浪河治沙连治沙基地、榆林汽车产业园至麻黄梁工业集中区道路绿化、余兴庄办事处李官沟农牧场提升改造绿化工程。全区林木保存面积达到505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