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黄龙篇
生态旅游助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10月25日,黄龙县第二届红叶节暨树顶漫步景区一期开幕仪式在黄龙县文化广场隆重举办。这标志着黄龙的生态旅游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生态旅游景点布局不断得到完善。
    延安黄龙县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以脱贫为统揽、以产业为带动、以政策为保障,率先在延安市实现了“脱贫摘帽”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旅游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2015年,黄龙县1759户3843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6元。其中,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达到46900元,最低为4350元。
    为使全县的贫困人口能够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黄龙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摸底调研,在扶贫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扶贫模式。其中,建立了县级领导帮扶4户贫困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后备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4321”帮扶机制,全县723名党员干部帮扶1759户“贫困少数”,实现“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帮扶。在此基础上,该县立足旅游,整合资源,多元选择脱贫路径,发挥“一业兴,百业旺”的旅游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了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扶贫模式。
    2016年,按照“宜花则花、宜树则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思路,该县倾力打造“一城三川五廊道十景区”的“多彩黄龙”,种植油葵、荞麦等各类花卉经济作物1.7万亩,使这里成为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在营造全域旅游花卉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
    黄龙县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带动了农家乐、饲养种植、连翘茶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更是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陈涛是瓦子街村的精准扶贫户,如今被乡政府聘用在瓦子街镇的“思堡特湖”工作。陈涛告诉记者,他在这里主要负责管理景区卫生,一个月能领到800元的工资。同时,他还在景区做小吃生意,每天的收入很乐观。随着“思堡特湖”旅游持续升温,陈涛的生意越来越好,年纯收入已经能达到3万元左右,这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016年春,以纯天然野生和保健养生为特点的“延灵翘”茶,在黄龙县生态工业园区诚永食品厂研发问世,这不仅是发展绿色产业,也是为来黄龙的游客提供了新型的旅游产品。清明节后,白马滩镇的连翘花落了,嫩芽长出来时,诚永公司就雇用当地村民上山采茶,其中有不少是精准扶贫户。“采茶是一道细活,熟练的每天大约能采一二十斤,收入有300元钱呢。”采茶村民王小雷说。据了解,截至整个采茶期结束,50多天下来,平均每人能收入1万余元。
    此外,围绕全域旅游成长起来的黄龙县城投、林投和旅投公司,用行动诠释了企业在扶贫中的职责。102套家庭公寓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4个,安置精准扶贫户就业18人;11个生态停车场提供44个精准扶贫户就业岗位……
    今年,该县龙湖、无量山居、吉家河民俗村等一批景区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各景区90%以上的就业岗位安置县内贫困户成员,全县80%以上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旅游中。通过旅游产业扶贫1635人,人均增加收入4362元,旅游带动就业3325人,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服务环境的提升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龙县委书记任高飞说,以前来黄龙旅游人数年几万人,旅游业没有形成规模,群众收入主要在第四季度,依靠传统产业如核桃玉米等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随着近几年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去年来黄龙旅游人数已达85万人,今年截至目前已达132万人,预计年底达到160万人,2017年预计160万人。现在黄龙群众的收入主要在前半年,收益来源于旅游及相关产业。
    任高飞还表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富民增收。通过生态旅游,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逐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产业基础,提高贫困人口收入。通过城乡统筹发展,最终实现群众“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靠旅游”。
    黄龙县的生态旅游大格局大发展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