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南煤业公司防治水研究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
亭南煤业公司主副井井架远景 成熟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从走出省门开发建设,到三秦大地的“标杆矿井”,十余年来,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茁壮成长,不仅成为了山东能源集团的主力创效矿井,也成为了陕西彬长矿区盈利水平持续居前的优秀矿井。
特别是2014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亭南煤业公司以技改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凝心聚力抓管理,深挖内潜增效益,全面推进“成熟型”矿井建设,经受住了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峻考验,在煤炭行业普遍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持续稳定盈利的奇迹。
创效进集团前三,税费稳居地方前列
据亭南煤业公司副总会计师、经营管理部部长张增远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年7月份,亭南煤业公司实现总收入31.75亿元,利润9.96亿元,上缴税费8.82亿元;创效水平连续两年列山东能源集团生产矿井第三名,在地方也一直是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
“黄金十年”的终结,煤炭“寒冬”加剧,亭南煤业公司如何保持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今年5月份,与亭南煤业公司相邻的部分煤矿企业带着疑问,组织人员到亭南煤业公司“取经”,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观摩学习。
以创新为动力,打好管理创新、运营机制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组合拳”,创效活力竞相涌流,亭南煤业公司给出答案。
近年来,亭南煤业公司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不断完善以“五全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实行生产、运销、后勤三线考核,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直到班组岗位,调动了各级工作积极性。大力实施装备升级、装备换人,引进了大阻力综采放顶煤成套装备,实施排水、供电、通风、运输、洗煤等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了无人值守和自动开停。积极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对煤炭洗选、瓦斯发电等实施ECP总承包、托管运营等,由专业单位提供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服务,节省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创效能力。
紧紧围绕“精用工”管理,探索实施了“小机关、大部室、大区队”机构改革,基层区队由10个减为5个,机关部室由过去230人减少为不到90人,企业从业人员由最多时的2000余人减少到现在1400多人,降幅达到30%。
“瘦身健体”之下的亭南煤业战斗力反而更强。2015年,该公司原煤效率同比增加2.86吨/工,增幅32.1%;掘进效率同比增加0.06米/工,增幅31.8%;人均效率达到3322吨,人均创效达到25.48万元。
面对周边矿井众多、竞争残酷的局面,亭南煤业公司转变传统营销模式,跳出彬长找客户、拓市场,采取外设代销点、办事处和多行业开发办法,拓宽了煤炭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份额。依托煤质好、热量高、含硫低、灰分低的优势,采取灵活销售策略,实现了对市场波动的“灵敏”应对。据张增远介绍,月份,他们又成功开发江西一家月用量在7万吨的新客户,月初第一批500余万元煤款已到公司账户,他们正积极协调铁路物流公司为其装车发运。
“作为山东煤炭行业走出省门开发建设的‘第一矿’和当地政府树立的‘样板矿井’,我们感觉到肩上有压力,同时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必须让这杆旗帜屹立不倒,必须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每名‘亭煤人’的责任与使命。”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薄其山说。
瓦斯零报警,连续安全生产2400余天
笔者在亭南煤业公司中塬风井西南角上看到,两台施工井架高高耸立,两组施工人员正冒着夏季的酷热,对两口瓦斯抽采井进行扩孔作业。
“这是我们安全改造示范项目中的一个单项工程,将利用新建2套地面瓦斯永久抽放系统,实现对矿井三、四盘区煤层瓦斯的预抽。”通防副总工程师陈足章介绍,今年5月份,他们申报的“高瓦斯自燃煤层连通采空区防灭火示范工程”也已获批,两个项目概算总投资近1.5亿元,其中财政补助4300多万元。
近年来,该公司面对瓦斯、水、火、软岩、复合顶板等“五毒俱全”的恶劣地质条件,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来破解安全发展难题,先后实施了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排水系统改造等多个安全改造和灾害治理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成果26项。
亭南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他们把杜绝瓦斯报警作为底线和红线,成立了井下专业抽采队伍,建起了地面瓦斯抽采发电站,不仅创出了连续3年未发生瓦斯报警的纪录,而且日抽采瓦斯9万立方米、发电7万度,截至2016年7月累计瓦斯发电8458万度,创效2916万元,减排二氧化碳49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防治水方面,亭南煤业更是领先一步。他们构建的“七位一体”综合防治水体系和总结的查、疏、控、通、泄、拦、调、脱、清、排综合防治水“十法”,先后在206、304工作面实施,使两工作面比同类型矿井工作面分别延后出水141米和182米,涌水量每小时分别减少105立方米和179立方米,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这一防治水经验被省煤监部门向其他煤炭企业积极推广。截至2016年7月份,该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410天。
抓好了安全这个“压舱石”,在生产接续方面该公司也科学布好了“路线图”。他们按照“干一年、看三年、想五年”的思路,制定了矿井三年和五年接续规划,确定了“主采三盘区、缓采二盘区、配采一盘区、开拓四盘区”的战略,科学控制采掘头面,采煤面实现“一采一配”,掘进工作面安排4-5个,确保了矿井生产行稳致远。“根据目前的工作面接续安排,即使不掘进,最近三年产量也没问题。”在公司生产技术管理部副部长陈方明办公室,他自信地告诉笔者。
融会多元文化,“亭煤就是我家”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来自山东临沂的田传章、田贵西曾在亭南煤业工作。2012年初,煤炭行业整体景气度还行,有些新建煤矿纷纷许诺高薪招聘熟练工人,二人禁不住“诱惑”从亭南煤业辞了职。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年后,二人又找到亭南煤业原来的区队领导,想再回亭南。
“后悔啊,当时一心奔着高工资去的,没想到他们井下安全管理比不上亭南矿,市场一不好,还不断降工资……”如今,二人虽然早已重回亭南煤业综采区工作,但想起当初的决定还是后悔不已。“成熟的臂膀才有依靠,感受到温暖的企业才是家!”谈起这件事,综采区党支部书记张琰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
多年来,亭南煤业公司始终致力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大力倡导“进了亭煤门,就是一家人”的理念,把关爱职工成长、关心职工生活紧紧抓在手上,着力打造精干团队和“有温度的和谐矿区”。
为提振职工队伍的精气神,该公司提出了“既要让员工有‘饭碗’,又要让员工有发展”的理念,打破员工身份界限,不分地域籍贯,创造共同竞争的平台,搭建起了人人可施展才华的成长平台。他们建立了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机制,公开选拔17名人员进入副科(队)级后备人选,选拔37人纳入专业技术岗位序列管理并聘任技术管理岗位,940名职工取得了职业技能资格。
加强职工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新建了职工洗浴中心和篮球场、羽毛球场、职工书屋和阅览室,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借鉴其他单位经验,推行了“虚拟社区”管理,根据职工在矿内外居住情况划分5片“社区”,积极为职工搞好各种服务,仅2016年以来,先后帮助职工办理户口迁移、孩子上学等实事60余件,让职工及家属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稳定队伍,该公司还着力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严峻经济形势,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视岗位如父母、视工友如兄弟、视企业如家园“三视”讨论活动,1400余名职工人人写出了体会,有效增强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同时,建立“一帮十、百帮千”制度,安排全矿100余名党员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0名职工,建立民情日记,及时与职工谈心交流,实现了对职工队伍的“全覆盖”帮扶教育。
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寒冬”加剧的情况下,该公司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有良好的生活环境。2015年,在煤炭行业普遍降工资的情况下,该公司人均收入不仅没降低,还同比增长4.6%“企业就是我的家,我是‘亭煤人’,我为‘亭煤’而自豪。”在采访中,该公司职工普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蔡东亮 张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