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陕西步入特高压时代。
8月4日下午,陕西与国家电网公司在镇安县签署“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事关陕西省电网未来五年发展走向的重大命题就此敲定。电网建设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推进电力外送的现实需要。在陕西省能源工业急转直下,民间投资捉襟见肘的窘境下,一批优质协议项目的推进无疑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抓手。
这份合作协议“含金量”十足:750亿元的投资规模,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是“十二五”时期的2.9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力大通道建设再提速,特高压建设的投资规模高达236亿元。预计到2020年,陕西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分别是2015年1.63倍和1.33倍。
西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在陕开工
秦岭腹地,高峡平湖。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镇安县,得天独厚的天险之势和山谷深沟间充沛的降水,为建设水力发电工程描绘了一幅壮阔前景。8月5日,西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在这里开工建设,“十三五”时期陕西与国网公司合作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拉开帷幕。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高达88.5亿元,安装4台35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以330千伏电压接入陕西电网,计划7年后竣工投产。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本技术密集,该工程的建设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工程建设将拉动GDP增长45亿元,增加电工装备制造业产值3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37万个。工程投运后,每年创造利税约1.5亿元,同时将带动当地旅游业综合发展。
全力推进特高压建设与陕电外送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建设陕北‘西电东送’煤电基地以来,陕西规划煤电基地仅建成外送规模360万千瓦。而同期周边省份送电规模达4600万千瓦。这与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距离中东部地区较近的优势条件极不相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张文堂代表建议改善陕西能源生产输送结构,加快陕西“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
7月18日,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横山县塔湾镇成功进行首场张力放线作业,这标志着“陕电外送”首个特高压工程进入全面提速建设的新阶段。该工程全面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装备,代表着当今国际高压输电最高水平。项目建成后,陕西电网将正式成为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综合优势,被形象地称为“电力高速公路”,推进特高压建设是加快陕电外送的战略选择。在陕西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中,特高压电网建设投入高达236亿元,在总投资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到2020年,建成以750千伏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全省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保障‘十三五’年均负荷增长8%以上的需求,有力保障内需、支撑外送。”国网公司描述了陕西电网“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的前景。
陕西省政府在这份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中的承诺也颇有诚意:每千瓦时输配电价调增0.02元左右,增强电网发展能力;将农网工程全部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十三五”期间,地方政府每年筹措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建立高层定期协商机制和部门衔接落实机制……
根据协议,“十三五”期间,国网公司将在陕建设“两纵双环”750千伏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省内电网格局。安排“大西安”电网投资201亿元,加强330/110千伏变电站和高压走廊建设,彻底解决“大西安”电网结构薄弱、变电容量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
程靖峰